西洋湖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4章 上皇南巡,芳明1128,西洋湖边,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将此次国难归罪于这两位宠臣。
赵桓犹豫再三,最终下令以「误国贼臣」之名,赐王黼、童贯御酒自尽。王黼在被赐死时,依旧不甘心,试图辩解:「微臣乃为社稷鞠躬尽瘁,太上皇却弃我等不顾,今日此事,岂不冤枉!」然而,赵桓冷然道:「社稷之祸,皆因你辈误国!」最终,王黼与童贯同日伏诛,成了太上皇逃亡的替罪羊。
与此同时,太监梁方平的不战而逃同样遭到了猛烈抨击。黄河防线本是京师的第一道屏障,梁方平的临阵脱逃,直接导致了金军的顺利渡河。此事被镇守开封的李纲得知后,激怒异常。他亲自上疏,请求赵桓严惩梁方平,以儆效尤。
赵桓深知,若要安抚守城将士,此时必须杀一儆百。他最终下令将梁方平押至京城的广场,准备在众将士面前公开处决。
斩首之日,开封城内万人空巷,众多百姓与军士聚集在广场周围。梁方平身着囚服,被绑缚押至刑场。他满脸苍白,显然还无法接受自己从高高在上的宫廷内侍,沦为阶下囚的命运。
李纲面向聚集的将士,沉声道:「今日之祸,乃因奸佞不战而逃,致我京师岌岌可危!为安天下,将斩梁方平于此,愿众将士引以为戒,誓死保卫国土!」
随着李纲的命令,刽子手手起刀落,梁方平的头颅滚落尘土。围观的将士一阵骚动,然更多的,是一股从心底升起的愤怒与决心。
斩杀梁方平之后,李纲走至尸体前,冷冷地说道:「今日杀你,乃为社稷复仇。他日,若有一人再敢临阵脱逃,必以同罪论处!」
腊月的开封,寒风凛冽,雪花纷飞。高俅身披厚重的狐裘斗篷,神情严峻地站在御林军营前。自从黄河防线失守,京城内局势愈发混乱,他深知身为殿前都点检,在这风云变幻的时刻,稍有不慎就可能与王黼、童贯一样命丧黄泉。
「王黼和童贯倒了,现在朝中风向全变了。」高俅在心中暗想,目光却不由自主地投向南方。他从小便是赵佶的玩伴,深知这位天子的心性——虽然表面上禅位于赵桓,但实际上,赵佶从未放下对权力的控制,尤其是对他钟爱的鄆王赵楷,更是心心念念。
「若不紧跟太上皇,迟早也要被牵连。」高俅深知此刻唯一的出路便是南下追随赵佶。于是,他迅速调集了一支精锐的御林军,以「保驾」为名,悄然离开了开封。
出京之前,御史台还传来弹劾他的风声,说他纵容不法,尤其是对宫中种种奢靡之风难辞其咎。但高俅心知,这不过是新朝小人趁乱想要扳倒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