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湖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63章 未战先乱,芳明1128,西洋湖边,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靖康元年十一月,风雨飘摇的汴梁城,朝局再次风云突变。赵桓迫于金军兵锋的逼近,罢黜主和派领袖耿南仲、唐恪,改任何栗、孙傅为枢密院同知,主战派重回权力中枢。然而,这一决策不仅未能振奋士气,反而让朝野上下愈发迷茫。
何栗、孙傅刚刚上任,便迎来一连串的噩耗:郑州失守,金军西路军距开封不足三十里;东路军渡过黄河后,迅速逼近滑州,已然对开封形成合围之势。
何栗在朝堂之上痛心疾首:「金军已至城下,若再不激励士气,恐汴梁城危在旦夕!吾等虽文人出身,但也要以死报国,断不能坐视金人践踏我大宋社稷!」
孙傅附和道:「何公所言甚是!然城中兵力不足,仅靠数万禁军恐难以固守。臣以为,当即张榜召集民壮,号召全民皆兵,方可守住城池!」
赵桓闻言稍稍振奋:「既然二卿如此有志,不妨着手操办,尽快聚集兵力。」
然而,堂上虽言辞激烈,堂下却举步维艰。
汴梁城内虽有百万之众,但因多年积弱,百姓多习于安逸,城中精壮早被战乱拖去河东、西军,余下大多是老弱病残或无斗志的商贾市民。禁军虽有数万,然多为太平年月的「绣衣郎」,战斗力低下。
何栗急令守城将领调派禁军加强城防,但面对长达五十余里的城墙,兵力仍显得捉襟见肘。何栗又张榜招募民壮,号召城中精壮之人投军。但三日过去,响应者寥寥。
一名管事侍从低声进言:「何相公,城中多是平民百姓,无有训练,怕是难堪大任。不若厚赏招募江湖绿林之士,与禁军配合守城。」
何栗冷哼一声:「招募草莽之辈,岂能成事?乱了纲常!吾等大宋国朝,岂能依赖这些乌合之众?」
侍从无奈退下,城防依然一筹莫展。
孙傅为增添军粮,私下下令在城中按户摊派粮米,又派人挨家挨户搜刮财物,称为「捐资报国」。百姓怨声载道,有人愤怒道:「平日苛捐杂税已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如今金兵已到城下,竟还要从我们百姓身上刮油水,真真无道!」
城中各处皆爆发冲突,民怨沸腾,却无人敢直言。孙傅只得再次发榜晓谕:「凡为国捐粮捐资者,皆可记功录名,待金军退去后,朝廷重赏。」
然而,此时朝廷信用早已荡然无存,百姓多冷眼旁观,少有人响应。
金军游骑渐渐逼近,城外烽火连天。宋军虽尝试出城迎敌,但屡战屡败,禁军士气跌入谷底,守城者心惶惶不可终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