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章 采药,思美人·山鬼,梁振华,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九折臂而成医兮。
——《九章·惜诵》
让师甲闻之色变的瘴气,确实曾如洪水猛兽,是后世关于南方风土最持久、最恐怖的记载。“瘴”字本作“障”,意为横亘在北方人面前的障碍。对当时的北人来说,“南方,阳气之所积,暑湿居之,其人修形兑上,大口决眦,窍通于耳,血脉属焉,赤色主心,早壮而夭”。后世有贾谊被贬谪长沙,却是怀着必死的忧虑道:“贾生既以适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
这自然也是早期中原对南方的误解,瘴气、巫术,使得南方成为一片卑湿鬼魅之地。其实瘴气不神秘,不过那时南方多是森林湿地,每逢暑热再遇动物腐尸,往往就产生不洁之气,楚国多山多水,尤其常见,只是古时消息闭塞,记载且少,因此多难辨症。
屈原确定是瘴气,已有几分底气,又连夜查出破瘴气之毒需青蒿煎水,于是曙色未明即向莫愁家赶去。
此时卢乙正是冷热交替,一会儿大汗淋漓,一会儿寒战不止,莫愁垂泪守在榻边。突然屈原从天而降道:“伯父,莫愁,我找到方法了!”
莫愁和卢茂惊得站起,齐齐看向屈原。
“是瘴气!”屈原眼神熠熠,“乙儿近日有没有接触死物?”
“还真有!”卢茂急急道,“前日后院无端出现一堆野兔尸体,是乙儿去清理的。”
“那便对了,瘴气由湿热天气的腐尸而生,病患多冷热交替,轻则头目昏沉、呕吐泄泻,重则神昏语谵、遍生疮疖。”
二人连连点头,又急急问:“可有方法医治?”
“唯有青蒿!但这草药生在山巅石缝中,朝生夕萎,因此药店无售。”
莫愁一听,立刻惊道:“给我图样,我上山去寻!”
“不,我认得青蒿,我去!”屈原也急道。
莫愁来不及多想,欲抓起屈原就要走,忽然,屈原宽袖露出的手臂上那一排红疹让她惊住。她抬起屈原的手臂呼道:“你也染了病?”片刻又喃喃道,“莫不是帮乙儿挤脓血染上的?”
“不碍事,只要尽快找到青蒿,便不怕的。”屈原抽回手臂笑道。
卢茂哽咽道:“大人……对不住你!”
“伯父且放心,现已辨清病症,只要找到青蒿,卢乙和我,还有所有权县百姓,都会得救!”
莫愁已默然备好藤筐,只对屈原道:“走吧。”
破晓之时,一片水蓝天光,两人渐向山深处探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