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直播

阎步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章 “名实”问题与“清途”的兴起,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尚书郎起家;太傅钟繇子钟会,太常郑袤子郑默,皆以秘书郎起家。中书郎、尚书郎、秘书郎等皆有所司之职,因而与“黄散”有所不同。这些官职同样较孝廉所例拜之八品郎中为高,迁转上也更为优越。《北堂书钞》卷五七引王肃《论秘书表》:“秘书丞、郎俱秩四百石,迁宜比尚书郎,出宜为郡”,是秘书郎与尚书郎外补均为郡守二千石。同书又记:“武皇帝初置秘书,仪依御史台,文帝屡有优诏,丞郎之选,位次比黄门郎”,是秘书郎与黄门郎资望相同,那么黄门郎外补亦应为郡守,这一点也已经由前面的统计所证明了。而孝廉郎外补仅为令长,是又明低一等。又如东宫太子庶子、舍人、文学等,也是位望清华的重要起家官位,多为权贵子弟所居。

自魏以降,士人对“起家官”日益重视,它逐渐成了身份高下的重要标志之一。以至于有起家官品,高于所迁官品之事,如袁侃由五品之黄门侍郎迁为六品之尚书郎。但如起家为尚书郎,则觉逊黄门侍郎一等。《三国志·魏书·王弼传》注引《王弼传》:“正始中,黄门侍郎累缺。何晏……议用弼。时丁谧与晏争衡,致高邑王黎于曹爽,爽用黎。于是以弼补台郎”,“然弼为人浅而不识物情,初与王黎、荀融善,黎夺其黄门郎,于是恨黎”。而《北堂书钞》卷五八引《傅子》:“王黎为黄门郎,轩轩然乃得志,喧喧然乃自乐。”是由黄门郎转尚书郎则可,如径为台郎,则觉逊“黄散”一筹。

总之,曹魏时王朝选官格局开始发生深刻变动,权贵高门子弟通过一些五六品内侍、郎官、东宫官等直接入仕,由此获得了占有要职优位的优越途径。较之孝廉察举,这种仕途的特点是,第一,凭借父祖官爵权势便可轻易猎得,既无“试职”、“累功”之法,又无经术笺奏之试,亦不须仕郡仕县为“乡部亲民之吏”;第二,入仕起点高,起家便为五六品官僚,而孝廉举前已先仕郡县,举后所拜亦不过八品之郎中;第三,资望清华,升迁便捷,孝廉郎中一般不过补令长,而“黄散”等却可依制“出据州郡”。

那么,这种清官入仕迁转之途的兴起,就必然对察举作为士人入仕正途的旧日地位构成挑战,使之作用和重要性为之下降。而王朝企图以察举之“贡士以经学为先”遏止浮华玄虚之风,从而使本、末、名、实归于一致的努力,当然也就不能成功。同理,曹魏时太学始终不能崇隆,考课在事实上亦无法贯彻。这与“清途”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

清官入仕迁转之途或“清途”,是士族政治的组成部分,是随士族阶层的发展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它小说相关阅读More+

棉婚

玄锦研

李钊的古代生活

三十六州府的慕离

六道守护者

催命老烟枪

八零村汉养家日常

达夫子

我哥今天也没能救下我

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