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步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二章 北方政权对察举制的采用,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西晋惠帝永元元年,匈奴族领袖刘渊于离石起兵反晋,并于怀帝永嘉五年攻占洛阳,愍帝建兴四年攻占长安,西晋王朝因此覆灭。此后,中国北方地区成了少数民族递相建立政权的场所,因而也就成了不同民族及其生活、文化和政治形态碰撞、冲突与融合的场所。在这种碰撞、冲突与融合之中,北方政权日益汉化、农业化与官僚制化了,并演化出日益强化的汉式中央集权专制制度和官僚制度。与此过程相适应,察举制与学校制也得到了采用与发展。
一、十六国与北魏对察举制的采用
十六国北朝时期,各少数族政权在建立之后,大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始接受汉式官僚制度,如设置汉式的官位爵名,采用汉式的行政体制,利用汉式的方法——如礼仪刑律进行统治等等。特别是在吸收了汉人参加政权之后,这一过程往往就大为加速了。在选官制度上亦是如此。当少数族政权企图招揽汉族士大夫为之服务之时,他们对在两汉魏晋已有几百年传统的察举选官制度加以利用,是非常自然的。十六国政权之中,相当一部分都曾采用过这种制度,下面试述如下。
第一,前赵。《晋书·刘曜载记》:“武功豕生犬,上邽马生牛,及诸妖变不可胜记。曜命其公卿各举博识直言之士一人,司空刘均举参军台产。曜亲临东堂,遣中黄门策问之。产极言其故,曜览而嘉之,引见东堂,访以政事。产流涕歔欷,具陈灾变之祸、政化之阙,辞旨谅直。曜改容礼之,即拜博士祭酒、谏议大夫,领太史令。”这是袭用了汉代因灾变而察举贤良直言对策的做法。
第二,石赵。《晋书·石勒载记》:“勒……令群僚及州郡岁各举秀才、至孝、廉清、贤良、直言、武勇之士各一人”;“以牙门将王波为记室参军,典定九流,始立秀孝试经之制”;“特赦凉州殊死,凉州计吏皆拜郎中”;“又下书令公卿百僚岁荐贤良、方正、直言、秀异、至孝、廉清各一人,答策上第者拜议郎,中第中郎,下第郎中。其举人得递相荐引,广招贤之路”。石勒采用了察举岁贡及计吏拜郎之制。“至孝、廉清”应是由“孝廉”分化而来,同时贤良、方正、直言变成了岁举,并继承了策试与分等授官之制。
第三,前燕。《太平御览》卷六五一:“崔鸿《前燕录》曰:辽东内史宋该举侍郎韩偏为孝廉。慕容儁令曰:夫孝廉者,道德沉敏,贡之王庭。偏往助叛徒,迷固之罪;及王威临讨,凭城丑詈,此则勃之甚,奈何举之!该下吏,可正四岁刑;偏行财祈进,亏乱王典,可免官禁锢终身。”“勃”当作“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