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舜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大江东去,太平天国兴亡录,陈舜臣,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反驳道:“北伐?您知道河南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吗?那里人称中原,是中州,可那是个穷地方!我了解那里,若没有十分特殊的原因,谁也不愿到河南去做买卖。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地方。我们太平军之所以能够夺取金陵,您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因为沿途经过的都是富饶的地方嘛,不用担心粮食,没有彻骨的寒冷……若要北伐,那就会碰到我们从未遇到的各种艰难困苦。与其这样,还不如巩固住这个富饶的江南地区。”
石达开明白,这也是杨秀清的意见,唐正财那充满自信的口气背后,定有强大的支持。唐正财眼睛不时地朝东王那边瞅着,他定是受了东王授意。石达开放弃北伐的念头。只要杨秀清有那种想法,怎么主张北伐,也通不过。
不一会儿,杨秀清下结论:“我们力量有限。皈依天父、天兄,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力量,但我们必须要很好地考虑根本的力量。过黄河,粉碎北京妖人政府,在中华全土建立真正的天国,这无疑是我们的任务。正因如此,我觉得我们应当具有更大的力量。不是乘着势头的力量,而是自己要有能造势的力量。我希望从现在起就创造这种力量。因此就需要有据点。现在我们已获得了这个据点。”
这个结论也照顾了石达开等北伐派的面子。结论中提到了据点,在会议进展的过程中也改说成了“国都”。
“国都的名称带一个‘南’字,这不有点奇怪吗?”洪秀全在会上只提了这么一条像是意见的意见。
南京因此而改名为“天京”。这名字确实和太平天国的国都相称。
在洪秀全进城的前一天,杨秀清进入了南京。“为迎接天王做准备。”他这么说,别人也认为应该这么做。不过,杨秀清这人的性格是不会为这种形式付出全部力量的。他进入南京后,会见了韦昌辉和石达开,匆匆忙忙地商谈了第二天天王进城的事。说是商谈,其实只是说:“这事委托给你们,希望你们很好地安排。”全都委托两王去办,一杯茶的工夫就解决了。
杨秀清有更重要的事。他召集李开芳、林凤祥、罗大纲、吴如孝、曾立昌这些野战军司令,举行作战会议。不是北伐,是要巩固南京,要占领周围的重要城市。
首先是镇江。这个城市相当于南京的出入口,所以别名京口。还必须要控制隔长江与镇江相对的扬州。占领镇江和扬州,才能钳制长江,使南京万无一失。杨秀清在攻克南京前就已考虑了下一步这样作战,并向李开芳等将领传达了意图。这些将军在攻克南京时就开始做下一步的作战准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