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章 最简陋的商队,辽东钉子户,青史尽成灰,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放心,跑到了镜子前面左看右看,生怕有点瑕疵。
就在少女顾盼自怜的时候,张恪已经用炭块画出了一张立体图,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就是后世最常见的火炉。
刘铁匠虽然目不识丁,可是图画的太逼真了,一下子就吸引了他的目光。
“这,这个东西是火炉吧?”
“刘伯伯好眼力!”
刘铁匠顿时皱了眉头,忍不住说道:“铁炉子虽然比灶台小,可是价格也贵,恐怕没人会买啊。”
“刘伯伯,这话放在汉人身上或许是对的,可是蒙古人就不一样了!”
“有什么讲究么?”
“您想想,蒙古人逐水草而居,他们肯定不能到哪都费力搭灶台吧,要是有这么个炉子,随时能装车带走,会方便多少?看见没有,这个炉膛也不要太大,只要能放进去一块干牛粪就行,一两块牛粪就能做一顿饭。再给他们配一个能装卸的铁架子,在上面还能烤肉,蒙古人他们会不会买?”
张恪所说的这种炉子在后世的烤玉米之类的小摊上还能看到,平常到了极点,可是放在了眼下,却是了不得的发明,即能烤肉,还能做饭,实在是体贴入微。
刘铁匠看得连连点头:“好,真好,这玩意肯定能卖上钱,伯伯这就回去做去。”
“慢!”张恪道:“刘伯伯,我准备三天之内就去广宁,这三天你能做出多少来?”
“这可就难了!”刘铁匠顿时发了愁,苦着脸说道:“这么一个炉子,少说要用十斤铁,造价不下一两银子,铁家里倒是有,只是功夫未必能赶得上,我估摸着三天都未必能造出一个,要是让我家的那几个小子帮忙,说不定能赶出两三个。”
张恪一听也犯了难,虽然他不准备做什么大买卖,但是两三个比蚊子肉也强不了多少啊!
他眼珠转了转,怎么能多造几个呢?
对了!
怎么连最基本的常识都忘了啊!张恪恨不得抽自己一个嘴巴。
“刘伯伯,我有办法能多造炉子,您听我的,把工序分开,和几位哥哥们一人负责一样,最后组合起来,保证能快许多,赶出十个炉子不成问题。”
就这么简单?
刘铁匠满脸的疑问,忍不住说道:“能行吗?孩子们的手艺还不行啊,怕是……”
“没事,刘伯伯,你把规格定好了,最难的您老亲自来。也不要特别精致,只要差不多就成!造出十个炉子,少说卖三两一个,扣除成本,就能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