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一十七章 捅了马蜂窝,辽东钉子户,青史尽成灰,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显然邓文通的文章有着天大的价值。
他在文中一改八股文在天上飘着的清谈文风,转而谈及实务。对天启提出的内外交困,旗帜鲜明提出理财概念。其中核心就是废两改元,参考西夷,铸造银铜七三比例的银元,颁行天下。
邓文通分析道以铜当银,朝廷在铸造过程中,就能拿到丰厚的铸币税,填补财政缺口。而对于百姓来说,并不是巧取豪夺。
因为以白银作为交易货币,要考虑成色,重量。每次交易都要称量,十分麻烦。如果铸造成形制规范的银元,方便百姓交流。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国民两利,何乐不为!
废两改元四个字一出,天下皆惊,邓文通一下子处在了风暴眼当中。
有人骂他巧取豪夺,搜刮百姓,有人说西夷使用银元,他这是以夷变夏。大逆不道,还有人说是异想天开。胡说八道……
但是在一片反对声中,却有一股顽强的支持声音。邓文通进京这段时间,学问扎实,见解独到。又出手大方,结实了一大批的读书人。
大明的士子和清朝的奴才的一味排斥新东西并不相同,他们关心国家,更有士大夫兼济天下的雄心。
就拿徐光启来说,入了教会,依旧能入阁拜相,可见明察的宽容大度。
邓文通的废两改元主张一出,以卢象升为首的一帮人就开始研究。说白了就是一个铸币税的问题。
商品发展,经济活动繁荣。要求有一套更便捷实用的交易工具。
传统的金银交易起来非常麻烦,要剪切称重,按照成色折价。普通百姓有的根本不会计算,白白被商人欺骗。由此引发的争议和冲突数量惊人。
尤其是和西洋贸易大力开展,银元流入大明,对社会冲击相当大。很多出身东南的读书人都喜欢制作精美的西班牙银元,甚至在交易之中使用。
银元是个好东西,可是普通百姓。商人没法铸造,唯有朝廷才有公信力。才能大规模生产银元。
让朝廷生产银元,当然不是白干的。银和铜七三比例,其中三成就是朝廷的收入,扣除人工费用,那就是铸币税!
其实铸币税也不陌生,在铸造铜钱的时候,花费在一枚铜钱上的工钱和料钱肯定要低于铜钱的价值,否则铸造一枚赔一枚,朝廷早就赔光了。
弄清楚了这些东西,一股强烈支持邓文通的声音在京城当中酝酿,以户部尚书魏广微,通政使洪敷敎为代表,坚定主张废两改元,立刻施行,缓解大明的财政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