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一十二章 论关系的重要,辽东钉子户,青史尽成灰,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下可把包士卿气坏了,真是老小孩儿小小孩儿。我替你挨了一下,你还有闲心幸灾乐祸啊!
“老大人,您老没事了吧?”
包士卿故意把调门提得很高。杨廷筠猛然惊醒,老脸一红,急忙抓着船舷。爬了起来,包士卿也跟着哼哼唧唧爬了起来,用手一摸,后脑勺起了一个鸡蛋大小的包。
“要是放在脑门上,就是南极子了!”
杨廷筠抱歉地说道:“多亏包先生了,老朽感激不尽。其实老朽刚刚失态,是偶有所得啊!”
“哦?老大人想到了什么?”包士卿好奇问道。
“刚刚刮了一阵北风,天气就要一天天寒了。南方一年能种两季粮食,北方只有一季。归根到底,还是温度二字啊!”
他们二人摔了一跤,手下人急匆匆跑上来,把他们搀扶到船舱。
坐下之后,杨廷筠捋胡须笑道:“修远给我写信,让老朽出山辅佐平辽公,信中就提到了一点,说是从受灾省份迁移灾民去辽东。老朽就在想着,辽东苦寒战乱,若是迁移人口过去,岂不是把百姓推到火坑里吗。再有若是辽东仰赖朝廷漕粮,迁过去的百姓越多,朝廷负担越大,岂不是背着抱着一般沉吗!”
包士卿笑道:“老大人,虽说国公爷的事情小的知道不多,但是您放心,迁过去的百姓绝对不用担心粮食。”
“包先生?国公可有妙策?”
“妙策不敢说,辽东屯垦开荒成绩斐然,另外在倭国和朝鲜也有商船采购粮食。再告诉您老一件事,鸡笼(弯弯)已经开垦了田庄,有十几万人种粮食呢!”
杨廷筠听着,脑袋彻底不够用了!
“怎么,辽东在海上还有兵力?”
“实不相瞒,国公爷收编了海盗头子李旦,他在倭国、琉球等地都有势力,船队上千,手下百姓几十万,听说西洋人都十分忌惮。”
“原来是他啊!”
杨廷筠眼前一亮,显然他和传教士来往很多,听说过李旦这么一号人物。
“没想到平辽公如此深谋远虑,看来老朽不干活是不行了。”杨廷筠笑道:“先别急着北上,在东昌府停下来,老夫去拜会一下山东巡抚。”
……
山东巡抚官署门前,大门洞开,一个中年官员从里面急匆匆走出来,一见到杨廷筠,揉揉眼睛,急忙紧走几步,不敢置信地惊呼道:“哎呦,是老大人来了,这是吹得什么风啊,下官迎接来迟,还请老大人恕罪!”
“呵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