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九十二章 剑指荷兰,辽东钉子户,青史尽成灰,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分理解,果然有又便宜又好的食盐了。大家纷纷加入抢购行列,身上带的银子不够,回家又太慢了,只好碰到认识人就借钱。
结果对方听说是买食盐,也不干了。他的钱也要买食盐啊!
就这样,近乎倾销的手段。彻底摧毁了原有盐商的势力。
老百姓再也不去买他们质次价高的食盐,城市市场失守之后,盐商还试图保住乡村的市场,他们勾结各地乡绅豪强,想让他们帮忙,阻止长芦的食盐进去。
哪知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张恪直接颁布命令,准许农村和偏远的山区申请代理销售的资格。
只要交五十两到一百两不等的银子,就可以在乡村开设食盐销售点,准许最高加价一成。
别看只是一成,要是能买几千斤,甚至上万斤,一两年的时间就能回本,剩下的就是赚钱了,而且还能攀上大腿,傻瓜才不干呢!
底层迅速倒戈,彻底把盐商逼上了梁山。
有些胆子大的干脆勾结起来,收买江洋大盗,攻击运送食盐的商队。不过他们打错了算盘,不说运盐的多半都是经过训练的士兵,根本不是他们能打过的。
即便偶然盐商实力占优势,他们也会输掉,无他,民心而已!
当百姓们听说送盐的队伍来临,十里八乡的青壮都集中起来,拿到木棒农具,簇拥着,充当保镖。
不用士兵动手,光是他们就能打得那些盐商抱头鼠窜,望影而逃。
就这样,一年多的时间,食盐的价格就像是黄河之水,从天上到了人间。
崇祯六年,张恪控制的辽东,山东,南直隶,包括杭州等地在内,基本食盐的均价已经到了三十文,临海的城市都在二十文上下,偏远的地方稍贵,可是最贵也不会超过五十文。
因为自由供应的原因,某些地方盐价太高,就会有人主动贩售,把价格压下去。这就是所谓的看不见的手,在调控着市场。
张恪的行动不止让得到实惠的老百姓拍手称快,更深深震撼着官场,力度之大,甚至超过了光复辽东。
道理不难理解,建奴毕竟是化外蛮夷,打败他们无非就是军力强大而已。可以在马上打天下,不能在马上治天下。
而张恪的行动则是粉碎了这种迷思!
盐政不只是大明朝的弊端,甚至说从汉朝开始,确立盐铁专卖制度以来,就积累了无数的弊病。
朝廷名义上拥有食盐专卖的权力,可是真正掌控食盐的却是一帮盐商,他们靠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