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墨青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五章 倭乱(十),大汉龙腾,淡墨青衫,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几万名被德川秀忠强募入伍的农夫们两手举着用牛皮蒙面的长木盾,腰间随意悬挂着一把粗制滥造的倭刀,或是手持竹枪木棍,身披竹甲或木甲,在步兵队长们的带领下,一步步冲出本军阵线,向着对面的汉军阵地冲去。
日本铁矿资源委实太少,盔甲等铁器的锻造水准亦很落后。他们的倭刀锋利,到是因在唐朝时学习了唐刀的锻造方法,再加上国内虽然一直战乱,却没有中原王朝动辄因整个王朝覆灭而导致整个国家的崩乱毁坏。是以这么些年下来,在原本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致有倭刀之利。至于其他,虽然日本人制做的游戏中把自已的盔甲吹的神乎其神,实则不但是足轻们没有盔甲可穿,就是等闲的武士们也休想穿着一身铁制盔甲。
德川家由普通的弱势大名攀附信长,一步步壮大至今日,除了关原会战时集结了本家旗本和丰臣旧部,加起来约十万大军与西军合战,待到今天的长崎之战,乃又再一次以十几万大军迎战敌人。倭人在元和偃武之前,武士与中低等的自耕农区分不大,武士与农夫一样,需在村落里居住耕作。待战国时战争规模越来越大,军役亦是越来越沉重。一町以上者的有足众需出军役二人,每多一町,增加一人;无足众依次减轻。这些人名为武士,实为中上等的自耕农,闲时耕作,战时出征。在这种体制下,土豪和中下层的农民随着战争的拉长和规模扩大,负担日益沉重,大规模的战争又造成田地荒芜,民众疲敝,士卒厌战。到了战国末期,更有全民动员的总动员体制:武田氏天正五年闰七月五日曾经发布命令:“领内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子应在二十日内出阵”
织田氏在仅支配尾张一国时,尚是兵农一体,后来待有了六百万石的石高之后,兵役范围扩大,无需全境动员就能保持兵力优势,于是兵农分离,命武士备御于城下町的政策开始发轫。自此之后,织田氏方有了常备武力,待经过丰臣氏与天正十三年发布的“刀狩令”,乃确定了武士与农夫的分离。
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德川家的武士亦是日益职业化,而不是当年一有合战,便在城头吹号角,村中帖告示,那些有足具或无足具的农夫们手持竹枪木棍前来参战的情形不复出现。德川家全盛之极,亦不过号称六万旗本罢了。
德川秀忠为了与汉军决战,完全违背了元和偃武之后的兵农分离政策,大量的农夫役农被征召入伍,虽然尚不是发布全民动员,在程度和规模上却也是所差无已。几年下来,其幕府直辖统治下的各地已出现了农夫负担过重,间歇有小规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