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电报与晚清政治
马伯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节 电报与晚清政治,触电的帝国:电报与中国近代史,马伯庸,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封的通电的引领下,再加上身在海外的康、梁等人的鼓吹,形成了一股用电报来表达民意的风潮。一时间各地纷纷致电总理衙门。“凡四十六埠”,各地同情变法的士绅们纷纷“集资发电”,最多时候电报总署竟然一天能接到12封劝谏慈禧不要擅行废立之事的电报。
这也是清末第一次,也是最大规模的、以电报为斗争工具的民主事件,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通电。它在极短的时间串联了舆论,凭借传统信息传递载体所达不到的高效率在大范围内发挥影响,效果卓著。尽管这一次通电并未能达到政治目的,经元善本人也因为被清政府通缉而逃去了澳门。但他的作为却点醒了一批官场和民间的明白人:“原来,电报还可以这样来用。”
于是,紧接着,电报又一次在政治上发出了耀眼的光亮,这一次更是极大的震撼了晚清政治格局。
让我们从慈禧太后说起。
“已亥交储”之后,宫内局势逐渐稳定下来,紫禁城外却是风雨飘摇。民间舆论汹汹,怨声载道,列强更是心怀鬼胎,各有各的小算盘。慈禧太后恼恨那些洋人同情维新和光绪皇帝,甚至还窝藏朝廷钦犯康有为和梁启超。虽然对玩弄政治手腕有着天生的才能,但慈禧毕竟是个颟顸愚昧的深宫妇人,对于国际局势全不了解,在她看来,民间的风潮,都是洋鬼子鼓弄起来的,看看经元善等人的电报里,不是明明写着“探闻各国有调兵干预之说”的么?
于是慈禧一怒之下意气用事,再加上毓贤、刚毅等满族大臣屡屡谗言,她竟然准备依靠义和团来“扶清灭洋”,最后竟干脆地干出了对英、法、德等“天下万国”宣战的可笑愚举。
一经宣战,举国哗然。
慈禧毕竟是坐在中国实际统治者这个宝座上数十年的人物,就算再昏聩,也不是寻常之辈。虽然裕禄等王公大臣一再传来“捷报”,但是义和团根本不是八国联军的对手,她也是看得明白的。一方面寄希望于义和团的“神功”能够破敌,另一方面,又明知这些人并不真正可靠。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作用下,慈禧太后忽然想到了电报,这个她一向深恶痛绝的西洋玩意儿,或许能够在制夷方面发挥些功效。
于是,老佛爷也学起经元善,开始用电报来玩政治手段了。
她发出了一封电报,来解释她对万国宣战的原因。
“此次中外开衅,其间事机纷凑,处处不顺,均非意计所及。该大臣等远隔重洋,无由深悉情形,即不能向各外部切实声明,达知中国本意,特为该大臣等缕晰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