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52章 解额,调教大宋,苍山月,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范仲淹沉默下来,“这还真是个问题……”
唐奕苦笑,哪里是问题那么简单,这是个大问题!
……
解额,故名思意,就是乡试取解名额的数量。
放在往年,临考之前,朝廷会给各州府配发解额,也就是一州之地取解几人。
这个数额不是每个州府都一样,而是按当地的教育水平来定的。
比如河北诸州,文教昌盛,发解也就多,一般每州二三十之数;西北各州边夷为主,发解就少。前几科,像庆州、丰州这种地方,只取一二人。
开封作为大宋首都,发解当然有照顾,一般百人左右,已经达到了庆丰二州的一百倍,多到爆炸。不然,大伙儿也不会削尖了脑袋想到开封来参加乡试。
但是,今科却是不行了……
一百多?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观澜这一科要应举的人数就得超过百人,按说太学每科应举的人数也不少,这一百多个放在哪年都不算多。
但是,观澜的水平不一样啊!
这帮牲口是什么水平,唐奕这个后来人最清楚不过。要是还按往年开封的发解名额来考,他敢保证,不说把开封府一百多个解额包圆儿了,估计也挤不进来几个外人。
要真按往年的来,那还了得?大宋举朝上下就得炸窝。
况且,就算把开封解额都让观澜拿了,观澜书院还是不够,得有落榜的。唐奕也不会干。
所以,今年的解额必须得加,而且加少了都不行。
可是,增减解额不是说加就加那么简单的,这本身就已经超出了科举的范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利益博弈。
不单是观澜儒生占了京畿本地学子的名额,京师本地人不能干。
而且,不管朝官也好,各方利益勾连的仕族大户也罢,谁不想自己的同族同乡考上的多?
每年中进士的就那么几个,哪里的解额多,哪里就机会大。八百只眼睛盯着解额这个事儿,谁多发了解,别的地方肯定是不干的。
往年为了一州一地增减一两个名额,朝堂上就能吵得不可开焦,何况今天一下多出一百多个妖孽?
轻则打嘴仗,重则是要出乱子的。
……
“你先把明年应试的人数统计造册吧!”
范仲淹想了半天,觉得还是先把人数统计上来,看看有多少人要考,再去想加解额,加多少的问题。
“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