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6章 说与做的规划,一世富贵,安化军,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总是少不了这些。
皇帝亲耕籍田,皇后带头养蚕织绸,这是典型的自然经济下的小农思想表现。劝课农桑的出发点自然是无可指摘,但表现出来的是皇帝一家都要吃自己种的粮食,穿自己织的布,从上到下都要过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
徐平对真正中国传统的棉花纺织工艺其实也不熟,他一是靠着在邕州的时候了解崖州一带土民的织布方法,二是靠着自己学农机的底子,杂揉起来,另搞一套。但道理总是相通的,实际与后世机器织布的工艺相差不大。
传统上,棉花采摘后是先轧棉,然后弹松,然后纺纱,再织成布。
轧棉、弹松、纺纱,这是与丝麻迥然不同的工艺,历史上都是从元朝之后渐渐发展起来,到明朝中期达到顶峰,再之后基本就是原地踏步了。
从棉花中去除棉籽,是一项极费工时的工作。历史上从黄道婆发明轧棉机,一直发展到明朝的“太仓式”轧机是顶峰,此后便就再无进步,甚至有些倒退。
“太仓式”轧机可以算是小型手工轧机的巅峰之作,已经足以满足家庭轧棉的需要,再发展,就是大型的棉花机械,进入了成规模的棉纺织工业阶段。而商品经济是工业化的催化剂,自然经济条件下几乎不可能发展起来。
这跟政治制度无关,商品经济可以催生出资本主义制度来,资本主义制度却不一定会催生出商品经济,两者的关系远不如想象中那样大。
其实,欧美棉纺业的革命,是由与“太仓式”轧机有些相似的美国伊莱·惠特尼新式轧棉机带来。正如“太仓式”轧机在中国实际巩固了自然经济的地位,惠特尼新式轧机也同样巩固了美国南方大种植园主的地位。这种新式机器大大增强了他们的经济力量,提高了他们的政治势力,是美国南北战争的技术催化力量中重要的一个。
经济革命是商品经济催垮自然经济,这是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的变革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而不是反过来,政治制度来决定经济基础。
没有商品经济的革命,政治制度的变更就会没有意义,不但不会体现出社会进步的一面,甚至会走向反面。历史上,除了少数的几个国家,因为宗教、历史、地理及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影响,资本主义制度可以与商品经济相互促进,滚雪球一样越发展越快外,大部分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都带领国家经济走向了种植园主经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结论。如果反过来,认为上层建筑可以带来经济基础的革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