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1章 陛辞,一世富贵,安化军,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王曾再次为相,为什么吕夷简愿意心甘情愿地把首相的位子让给他?最简单的就是王曾有更深的资历,说话更加有分量。只是赵祯出于宰相相互制衡的需要,没有答应罢了。即使如此,吕夷简不拉帮结派,在政事堂里依然压不住王曾。
国家承平日久,官员的晋升都已经有了常规。任了哪个差遣,再任哪个差遣,一步一步怎么升上去,是有路线可循的。官员结党,最重要的便就是合力提早占住有利的位置。卡住了那几个关键位置,从此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三司事务繁忙,但在升迁中不是要害,转运使、判官、副使这几个职位,只要担任过就可以。升迁路上最要害的是御史台和谏院,以及舍人院,登上这几块跳板可以飞速提拔,远比地方主官和其他衙门快得多。皇帝和宰执们,往往也是把自己看好的人安排到这几个职位,对未来的朝堂局面进行布局。
现在的知制诰李淑,就特别担心宋祁宋庠兄弟比自己升得快。他们都是以文学著称,一旦这两个人先任了翰林学士,自己就被压住。所以他千方百计,不让这两个人进舍人院,只要自己比他们早任过了知制诰,就可以比他们早进学士院。
徐平走不了那条路,赵祯即使有意栽培,也没有办法,只有让他出去把缺的资历补全。一是转运使,再一个是知州,徐平必须把缺的这两项补回来,未来才有进入两府成为宰执的可能。补全的越早,越有机会。
或许,这才是赵祯把徐平外放任京西路转运使的本意吧。地方上不比朝堂,官职升起来就慢了,干脆在自己离开之前先把职上去?
一个閤门卫士急匆匆地过来,对李璋道:“衙内,到你了,快去领赏钱!”
徐平奇道:“今天什么日子?为什么发赏钱?”
“昨夜星变,今天大赦,官家出内藏库钱赏赐在京将士。哥哥在这里稍等,我去去就来。”李璋一边说着,一边急急忙忙地向閤门跑去。
星变?大赦?徐平心里念着,心思百转。
李璋领了赏钱回来,又陪着徐平说了一会闲话,到了时刻,把徐平送进宫里。
进了延和殿,行礼如仪,赵祯吩咐赐了座和茶汤。
徐平这才抬起头来看越祯,见他脸色发黄,无精打采的样子,叹了口气:“几天没有见陛下,不想竟遇到这场灾难!”
赵祯微微笑了笑:“养了几天身子,现在已经感觉好多了。”说到这里,指了指自己的脸部。“你这里包得跟个粽子一样,听说是王太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