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2章 你需忍耐,一世富贵,安化军,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历练得够了,去做词臣,甚至是入两府都顺理成章。不历地方实务,现在朝中局面,官升上去了又有多大用处?到时被人撵下来,更加难看。”
十年过去,王拱辰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苦哈合的少年状元,多年跟在徐平身边做事,对朝中事务自有一套自己的看法。舍人院和学士院的两制词臣清贵,升官快,地位高,是文臣飞黄腾达的阶梯,但那是以前,现在已经不同了。随着三司事务在中书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财政在中央行政中地位越来越重,两制词臣再想跟从前一样,完全不可能。按照现在这种趋势,做词臣得了皇帝和宰执赏识,提拔到关键的职位并没有用,因为衙门里的事情你搞不清楚,做事情就没有条理,没有分寸,那官位你也坐不住。天圣年间的进士,一大堆排名靠前的是经过三司实务的,在后面眼巴巴地看着呢,哪里会给不通实务的词臣机会。
徐平曾经在邕州六年,厚积而薄发,回到京城之后处理各种事情游刃有余,才有了后来的飞黄腾达,王拱辰又何必不在地方上多等几年?等到那一批口里说得天花乱坠,实务一窍不通的在官位上坐不住,自己再回朝有什么不好。凡事就怕有比较,没有那些词臣做得烂,怎么显出自己能干来。现在两府事务繁忙,朝中想增补一二人进两府,赵祯想让自己看中的宋庠做宰执,折腾几个月就是定不下来。上一次宋庠与两府无缘是因为老臣们的反对,这一次则纯粹是他自己不争气,如今两府的事务他是真做不来。
这十几年宋庠在台谏词臣的官路上日子过得爽了,等到要上位的时候,却发现世道已经变了。要进政事堂,李迪发现他对三司钱粮事务一窍不通,要他来何用,占住一个位子还影响中书的运作。要进枢密院,吕夷简正重整军制,要从经略司和三衙抓军权,宋庠对这些实务同样是一窍不通,一样不要他,宁可再增一员武将执政也不要宋庠。宋庠现在做翰林学士,地位清贵,官职又高,再去学实务已经难安排了。让他进三司,就连赵祯都不放心,现在三司一有风吹草动,便满朝震动,怎么敢塞他进去。至于其他衙门,去了又有什么用?惟有去地方,偏偏他官职太高,去了地方也远离实务,非常尴尬。
王拱辰把这些看在眼里,悠哉得很。天圣年间三状元,宋庠已经被赵祯养废了,王尧臣因为跟着徐平在洛阳数年,前途远大得很。至于王拱辰,从提举营田务到来秦凤路做随军转运使,这一路官职做下来,他有自信朝中的大部分职务都难不住自己。现在他急个什么,凭着这状元出身,谁还能把他一直压在地方,朝廷中总有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