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85章 被俘之将,一世富贵,安化军,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贼中,但气节不失,并无大错。当日刘、石二人陷入番贼重围,力竭被俘。两人当时大骂番贼,想求一死以全名节。但贼人没杀他们,而是带回这里,关押至今。宝臣,苏武牧羊,传唱千古。两位太尉不惧威逼,无视利诱,并无对不起朝廷的地方。现在有些难办的,只是朝廷依二人阵亡,当时封赠厚赐有些尴尬。”
徐平明白现在刘兼济的心情,知道兄长未死,当然喜出望外。但三川口战后,朝廷急于鼓舞人心,宣布刘平和石元孙阵前战死,封赠超格,家人也得到厚赐。刘兼济这两年在几位统军大将之中,一样的军功他升得总是要快一些,也有补偿刘平之死的原因。现在突然听说两人并没有死,朝廷的脸面有些挂不住,刘兼济也有些尴尬。
这事情怪不得刘平和石元孙,两人陷入重围,其他将领见死不救,最后力竭才被党项人俘获。被带到兴庆府后,两人没有投降,一直被关押居住。
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说,刘平和石元孙并无大错,惟一能够被人指摘的就是没有阵前战死,做了敌人的俘虏。在徐平看来,他们总比那些临战逃跑的将领强得多。两军交战,千军万马之中,或者受伤,或者力竭,怎么能够以生死来论呢?
然而,这是一个讲究气节的年代,阵前不死,陷入贼中,已经是无法饶恕的错误,甚至可能永世不得翻身。明白了这些,才能明白为什么当日任福面对绝境要自杀。惟一死可以名志,陷身于贼哪怕受再多的苦,也是无法洗刷的污点。
刘平和石元孙未死,其实以前就有传闻了,几位沿边帅臣都得到了风声。徐平的选择是不闻不问,他们死与不死,都没有什么对不起朝廷的。范仲淹选择了为两人辨护,认为他们有星夜救援、力保延州不失之功,有并力杀贼、血战到底之劳,惟一的过错就是没有死于王事。小错不足以掩大功,以后可以不再重用,但也不需过于苛责。但朝廷里以宋祁为首的台谏言官,除个别人认为要就事论事,其他人的选择是不承认传言,一切都以两人战殁沙场为惟一事实。不管他们死没死,天下都当他们已经死了。
这种事情是有先例的。咸平年间康保裔力战无援,没于契丹,朝廷以他阵前战死而厚赐其家。实际上康保裔降了契丹,而且位高爵显。朝廷为了保存颜面,一直当康保裔已经战死,所有关于康保裔在契丹的消息都被封锁。并且康保裔的后人,一直都被重用,完全是当忠臣之后来对待的。稍后降契丹的冯从顺、王继忠等人,也是照此办理。
如果刘平和石元孙默默无闻地死于异国,那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