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3章 点将,一世富贵,安化军,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布命令,一切军令必须经过宰执发布出去。哪个内侍敢不经过宰执,直接把赵祯的命令带出去,徐平会毫不犹豫地斩掉。这是基本的政治纪律,事关国体。
当然,这个时候的宰相是没有篡位可能的,军令出去必须有全部宰执和皇帝赵祯共同签署,否则无效。能把所有宰执控制住,还要掌握整个指挥体系,还要隔绝皇帝,有这个能力并不需要等到这种时候篡位。大军之中,君相起了冲突,死的肯定是宰相。
今天在这里见河北众将,对建立赵祯的威望,收拢河北军心至关重要,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今天能够坚持下来,赵祯此次北巡就完成任务了,后面的事情自有宰执安排。
赵祯身子肥胖,烈日之下实在难挨,头上虽然有伞,却挡不住滚滚热浪。一边的徐平看着赵祯脸色发白的样子,一直担心他坚持不下来,晕倒在点将台上。
真晕了,那也不能下点将台。让河北将士看一看,皇帝可以吃这种苦,来见他们,足以鼓舞数十万禁军的士气。士气有了,军心齐了,后边的军制改革少费无数力气。
徐平任由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滴落,面沉似水,一丝不苟。程序已经议定,操作由专门的礼官指挥,从皇帝到大臣,就是按照剧本在点将台上认认真真演一遍。
政治活动的仪式性,跟演戏其实有相通之处。不过是在戏台上,演员是按照剧本去演一个人,而在政治的舞台上,官员是按政治规矩去演一个身份。演员只要演得象,可以一边演一边骂自己的角色,官员却要演得真,让自己真正成为那一个角色。
在这个时候,认识到自己只是在扮演,从而嘲笑投入感情的官员为愚昧的人,并不是智慧,最多只是有些小聪明而已,上不得大台面。在政治仪式中真正投入的人,才可以当得起政治家,只有如此才可以真正理解政治的真谛。
看身边的杜衍须发皆白,云淡风轻,脸上一点汗都没有,仿如神仙,徐平心里暗暗叹气。人和人真是不一样,杜衍四十岁须发皆白,看起来是早衰,实际上身体健康得很。在这个时候反而是徐平这些年轻人,比不得他能够坚持。
站在台上的礼官再赞,赵祯带着群臣再次走上点将台,俯视下面诸将。
现在参见的是真定府、保州、雄州一带前线将领,分成数批上前,向赵祯行礼。在台上其实听不见这些将领说的话,也看不清他们的面目。明晃晃的太阳让人眼晕,燥热的空气让人头脑发昏,豆大的汗珠从身上冒出来,赵祯浑身像跟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强咬牙关站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