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6章 一线生机,大宋将门,青史尽成灰,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么看?我大宋的脸面又放在哪里?”
他这么一说,王宁安瞬间明白过来,文彦博和宋庠这是在唱双簧啊!
果然,欧阳修怒斥道:“宋相公,那按你的意思,该如何处置?”
“很简单,死了几个人吗,每人赔偿一千贯,伤者五百,除此之外,大宋不承担任何罪责。告诉辽国人,我大宋也不是好欺负的,他们要想打仗,那就放马过来!”
这位大嚷大叫,好像多勇敢似的。可是他忘了,在几天前,敢和辽使对骂的,只有王宁安一个!
现在表现勇敢?有什么用?
除了能毁了来之不易的和谈成果,别的用处都没有。
可是经过宋庠和文彦博一唱一和,哪怕想要罢相都做不到了。事关两国的颜面,大宋这边退无可退。
最妙的是前些日子,王宁安还是坚定的强硬派,校阅大军,示敌以力,嚷嚷着要和辽国大战到底。
几天的功夫,就变成了主和的,拼命平息辽国怒火,这个转变未免也太大了?
说来好笑,王宁安苦心造势,把文彦博等人逼到了墙角,弄出来一手东华门阅兵,把武人的威风打了出来。
一转头,这帮文官开始主张对辽强硬,把王宁安又逼到了墙角上。
要说起来,人家出招的狠辣阴险,绝对在王宁安之上,而且他们不顾一切,连宋辽的大局都能牺牲,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你们要是把这个决心用在对付辽国人身上,那该多好!
说他们内斗内行,外斗外行,一点也不冤枉。
此刻,说什么都没有用了,就要看赵祯如何决断。
其实赵祯也非常为难,从道理上讲,他当然倾向于王宁安这边,利用贸易武器,打败辽国,洗雪耻辱,重塑国威。
不用说别的,历代王朝,就数大宋的版图最袖珍,身为天子,能不难受吗?
老赵家的人,比起老刘家和老李家,都差了一大块儿,让后人怎么评说?
赵祯是一万个同意,无奈,他虽然是皇帝,却没法独断专行。宋辽议和,开通榷场,整军经武,这一切都是王宁安主导的,他的背后是重新集结的将门力量。
文和武,就好像两个争宠的妃子,原来武将地位高,几乎和皇帝分庭抗礼,俨然正宫皇后。
至于文官,则是才貌双全,能言善辩,会讨皇帝欢心,终于,皇帝吧根基深厚的皇后给废掉,扶植贫寒出身的妃子坐上了皇后宝座。原来的皇后就不断被欺负,连妃子的地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