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27章 古怪的拗相公,大宋将门,青史尽成灰,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学士早在地方做过,证明是可行的,但一县一军,一州一府,毕竟格局太小,并不合适,就以一路为实验区,臣愿自领秦凤路,王学士可以领永兴军路……臣之所以选择这两路,主要是刚刚遭遇水灾,百姓还没有缓过来,百废待举,此时最容易发生兼并土地,贱价购田的行为,朝廷提供青苗钱,可以解两路百姓之苦。”
王宁安提出的方案,其实很厚道的,永兴军路远比秦凤路要富裕,底子厚,官员执行能力更强。
秦凤路不但要正面应付西夏的挑战,还有侧翼的青唐,很不安全。王宁安主动承担难啃的骨头,王安石也不是没有触动,他意味深长看了一眼,没有多说。
赵祯笑道:“既然如此,就按照王卿的意思办,春耕马上就要开始了,你们分头落实吧!”
……
御前会议结束之后,王安石就被提拔为龙图阁直学士,出任永兴军路转运使,一跃成为封疆大吏。
从进京担任三司判官,到翰林学士,龙图阁直学士,王安石升官的速度就跟坐了火箭似的,蹭蹭往上蹿。
如果说最高兴的人,还要数他的儿子王雱!
王雱是个神童,当年还去过六艺读书,在六艺的时候,王雱很不显眼,也没什么存在感。
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王雱年纪太小,当时才七岁出头,是个奶娃娃,能干得了什么,其次,王雱一直把父亲视为偶像,并不像其他人那么赞许王宁安。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或许从落生那天就是如此。
王雱疯狂崇拜他爹,认为王安石就是天降的圣人,救民水火,治国平天下,全都要靠他爹。
王雱去六艺学堂,也是想领教一下六艺和他爹有多大的差别。
只是这一住就是5年,王雱从一个小顽童,长成了少年郎。
在六艺的日子里,也别说没有朋友,唯有一个人能跟王雱玩到一起,那就是王宁泽!他们年纪相仿,通常都是王雱帮王宁泽写诗词,应付作业,王宁泽教给王雱拳脚射箭,还有算学。
两个人本是文武殊途,但偏偏比谁情谊都好,哪怕分开了,也经常有书信往来。
当然,和王宁泽之间的交情,丝毫不能影响他为了老爹筹谋的决心。
王雱知道老爹当了转运使之后,非常欢欣鼓舞,可也有些担忧。
“爹,青苗法动了太多人的利益,首先那些旧派官吏,还有地方士绅,他们就不会答应的。”王雱道:“他们之所以暂时没有跳出来完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