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31章 抓狂的政事堂,大宋将门,青史尽成灰,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也包含打通商路,甚至王宁安还鼓励西北的百姓养殖牛羊,发展毛纺。
要知道虽然拿回了幽州,但是和辽国闹翻了,耶律洪基已经限制双方的贸易,河北的毛纺行业处于严重缺乏原料之中。
如果能开发出西北的原料基地,对于河北的毛纺,实在是一场甘霖!
自从王宁安提出设想之后,应者如云,无数满身丝绸,肥头大耳的商人,跑到秦凤路,去设立货站据点,收购土产,一时间,偏远的秦凤路竟然有了欣欣向荣的味道了。
显然,王宁安没有单纯执行青苗法。
他把许多东西都打包进去,地方的基础设施,产业转型,货币推广……全都装进了一个篮子,一股脑砸了下去!
王宁安的作法,立刻得到了强烈的回响。
别以为西北人淳朴不懂得做生意,别忘了,往上数二百年,还是盛唐的时候,长安的商人,西进大漠,东下海洋,是全天下最会做生意的一群人。
只是丝绸之路断绝,大宋迁都,西北才衰败下来。
残存在百姓体内的商业细胞快速激活,加上王宁安又积极攻略青唐,打通丝绸之路,也指日可待。
精明的商人当然能看到其中的机会。
因此青苗法刚落实不久,秦凤路各地都出现了万民书,感谢朝廷新法,还有许多士子联名歌颂,赞扬司马光等人政绩卓著。
这些东西,全都送到了政事堂!
“荒唐,可恶!”
文彦博大拍桌子,“给他二两颜色,居然开起了染坊!这是要干什么?青苗法有修路吗?有挖水井吗?根本是乱来!”
贾昌朝也附和道:“王二郎的确过分了,这些事情,咱们都不知道,他就做了,老夫以为,我们应当立刻上书!”
一旁的王拱辰怒道:“上什么书,直接去找陛下,当着圣人的面,让王宁安说清楚,他是想干什么?要谋朝篡位吗?”
这几位带头大怒。
在最后的位置,坐着唐介,老夫子黑着脸,一直没说话。
唐介的身体很不好,前段时间病休了好几个月。
欧阳修得了消渴之症,已经淡出朝廷,专心弄他的学术去了。
包拯前些日子因为积劳成疾,也昏过去一次。
他们这一代的老人,已经开始凋零了。
唐介也抵挡不住岁月的侵蚀,他眉毛都白了,满脸皱纹堆垒,难掩老态。但是唐介属于姜桂之性,老而弥辣,比起年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