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65章 文彦博罢相,大宋将门,青史尽成灰,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是一个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又很容易忽略的常识……比如这一次文彦博就犯了错误。
乱七八糟的势力没有清除,就强推棉花种植,自然有一大帮人像是苍蝇蚊子似的,都凑了上来,人人丰润,一层层盘剥,一层层扒皮,老百姓当然要吃亏,破产,饿肚子,甚至上梁山造反……
这不是处置几个贪官和大户就能解决的问题,只要地方的结构不改变,不管在哪里推行,结果都是一样的。
老百姓永远都是吃亏的!
王宁安之所以观察这么长时间,没有贸然推动变法,就是因为他还不确定,到底要怎么改?
他想过,对内改革是很困难的事情,相对来说,对外用兵就容易多了……抢夺土地,抢夺资源,开拓市场,贩卖奴隶……总而言之,用尽一切办法,把好东西往大宋弄,在不对大宋动手术的前提下,就实现工业化,就实现富国强兵,那该多好啊!
可是经过观察,尤其是济州和兖州的对比,王宁安清醒了,不要想着光是对外下手就能解决问题,做不到就是做不到!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上述的那个围绕土地运转的权力结构还在,做一个形象的比喻,他们就像是一颗肿瘤,大宋就是一个病人,吃再多的东西也只会不断消瘦,越来越虚弱,因为营养都被肿瘤细胞吸收走了,用来不断分裂了,健康的细胞反而失去了养分,不断死亡。
比如说吧,从海外弄回了粮食,弄回了金银货币,弄回了各种资源。
但是总不能像山大王一样,给所有老百姓大秤分金,小秤分银,直接往手里发粮食吧!还是要把东西投入市场,靠着交换,落到老百姓的手里。
可问题是老百姓已经被这些人盘剥的所剩无几,根本拿不出钱购买商品,运回来再多的东西,也没有价值。
反而只会增加贫富差距。
另外呢,不断向外扩张,市场不断扩大,就会加速农业的商品化……像桑树啊,棉花啊,这些经济作物的面积肯定要飞度增加,就像济州发生的情况一样,恨不得把每一块土地都种上棉花。
同样,因为地方上肿瘤的存在,不断吸食养分,老百姓没有享受到市场的红利,反而先遭受到了商品化的摧残,粮价暴涨,无以为生。
这个情况同样不陌生,当年王宁安对付辽国,用的就是这一手,他靠着庞大的订单,加速辽国的农业商品化,接着就是辽国大乱,他趁虚而入,光复了幽州。
现在唯一的不同就是吃苦头的变成了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