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45章 3000万贯,大宋将门,青史尽成灰,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分田令彻底推下去,明年之后,应该就没有问题了。”
陈顺之很是乐观,可王宁安突然皱起了眉头。
他稍微盘算了一下,以大宋的生产力,一个壮年汉子种田,一个人能养活三个人,按照三口之家计算,孩子算半个人,能拿出贩售的粮食,其实只有半个人的份。
这样计算下来,十个人里,至少要有七个农民,才能养活三个城市人口,也就是说,城市化率不能超过三十……而东南的城市化率,好些地方都超过了百分之四十!
而且更要命的是,东南的农田,不都是种庄稼,还有桑树,还有棉花!
那粮食的缺口,要怎么补?
“老陈,你立刻去查,给我弄清楚,东南的粮食供应情况,到底如何?”
王宁安的脸色严峻,陈顺之不敢怠慢,立刻前去,大约半天的时间之后,包括章惇,王安礼全都赶来了。
陈顺之微微有些脸红,亏他还是谋士,居然没有王宁安想得周全,愣是没看到危险所在,真是该死!
“王爷,卑职查清楚了,东南每年要从江南西路,还有荆湖路调七百到八百万石的粮食,个别年份,还要从岭南调粮,才能维系!”
大宋有多少人,一直争论不休,不过王宁安让人按照食盐的消费量计算过,大宋的人口,最近应该突破了一个亿!当然了,其中也有王宁安的功劳。
要解决这么多张嘴,就需要建立起稳定的粮食供应。
首先河北是大宋的工业区,需要的粮食,多数是从岭南,交趾,占城等地运输,每年要提供1500万石,其中一部分充作军粮,一部分运到两京,补充漕粮的缺口。
另外就是从东南调1000万石漕粮,供应两京。
而东南的缺口,则是从长江上游补充。
近些年,也出了问题,那就是巴蜀的经济发展起来了,蜀锦通过丝绸之路热卖,原来的粮食产区,天府之国现在也难以出售粮食,而巴蜀的其他地区,甚至要从周围购粮……最近一两年,就有人把西域的粮食,贩运到西北,运到巴蜀……
陈顺之,根据粮食的销售和需求,画出了一张清晰的地图,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王爷,何止是东南,整个大宋,粮食供应都处在一个很危险的状态之下,尤其是北方灾害严重,漕粮缺口,与日俱增,粮食安全不解决,整个大宋就没有未来!”陈顺之很是感叹。
章惇皱着眉头,“说那些太远了,就说说眼前吧!如果有人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