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卷六 涛海怒 第五章 黑水洋,枭臣,更俗,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季风向不稳定,走这条航线从崇州到津海,跑上两个月也不奇怪。另一条航路就是黑水洋外海航线,从崇州出海,直接往东驶入外海域的黑水洋里,借洋流的强大推动力北上。黑水洋进入渤海之后,贴着辽东半岛的西岸北上,直达渤海最北侧的海岸线受阻再回旋,贴着西岸也就河间府沿岸的南流,在渤海内形成完整的渤海环流。
黑水洋海路,特别是在进入渤海之前,是处于黄水洋的外海域,风急浪大。抗风浪性质差,结构强度低的中小型海船走黑水洋海路,就较为凶险,稍大些的风浪就可能使船舶解体,货损人亡。
除了百十年前兴海漕时,曾有船队大规模走黑水洋海路北上外,之后还走黑水洋的海船就少之又少。
除了走黑水洋的风险更大之外,主要原因还是内河漕运兴起之后,南北方之间通过海路的贸易需求大为减弱,大型海商船就缺乏生存的空间。倒是沿海短程的海路贸易方兴未艾,比如说河间府沿岸,山东半岛沿岸,淮河口到崇州,崇州到钱江口。这种短程海运需求却没有必要走黑水洋外海航线。
除了一些见过世面的海商、船东、老船民外,时下大部分海商、船东甚至都不知道黑水洋航线的存在。
内河漕运的弊端已无需赘述,特别是末世之季,漕治混乱,矛盾更加的突出。最早在狱岛立足之时,当时的顾悟尘又恰恰是负责江东郡的漕运,林缚就在考虑海漕的问题。与李卓不多的接触,也曾谈到这个问题。不过积弊难返,特别是数十万人指望着内河漕运吃饭,升官,发财,想断然放弃内河漕运,走海漕,无疑不是末世王朝有魄力或说有能力干成的事情。
眼下内河漕运河道受到破坏,漕运受阻,朝廷才被迫开海漕,但在绝大部分官员的眼里,这只是权宜之计,一旦黄河决口堵住,平原府内的漕运河道修复,一切都会回到他们自以为是的正轨上来。
林缚不惜重金,以两三倍的代价打造结构坚固的快速大型海船,就是要进入外海域航行。
上一回葛存信率船队北上配合,不赶时间,再说船队第一次大规模的出海,才选择稍为稳妥的黄水洋近海航线。这一次,京中粮荒,津海筹粮,林缚只嫌津海短期内的运力不足,再说船队又有两次远航经验,葛存信这一次便又募了些走黑水洋航线经验的船民,便试着使船队浅舱走黑水洋北上。
北风或西北风盛行的季节,从登州运粮到津海,最佳的海路不是贴着山东半岛北岸到河间府,再贴着河间府东岸到津海,这很难借到风力,行速甚缓。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