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卷八 淮东 第十二章 济州,枭臣,更俗,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济州形势危急,高丽水军在十一月之后,三次侵袭济州军塞。
林缚临时放弃去嵊泗诸岛巡视,改道返回崇州,召集在崇城的秦承祖、林梦得、胡致庸等人商议对策。
济州岛(儋罗)纵深百里余,面积是西沙岛的三倍还多,南部有大片可耕作之平原,物产丰富,是东海之上,除日本四岛之外,最大的岛屿。在辽东给东胡人控制的情况下,济州岛北临高丽,与日本的本州、九州等岛隔海相望,其战略地位就可想而知了。
自古以来,丝绸历来都是富贵追逐的高级织物。崇观八年之前,平江府有一斤丝一两银之说,以当时之米价,一斤丝值两石米。
一亩上好桑田养蚕,得茧缫丝,可得八斤生丝,值米十六石米,然而同时期年收米粮达三石的熟田,在平江府已经算是上好熟地了。相比较种田,种桑养蚕投入的人力要多得多,但在人力相对较富裕的平江府,种桑养蚕之利,可窥一斑。
崇州八年以后,西北接连大旱,天下战乱不休,东虏南侵,漕运中断,平江府的绸缎就很难越淮河北上贩售了。生丝价格持续下降,大约下滑了三分之二左右,一斤生丝仅值三钱银稍多一些。与此同时,江东郡的米粮价格持续上扬,丝与米比价,一斤生丝仅值半石米。
由于种桑养蚕要投入多两倍的人力,但市场急剧缩小之后,相比较种田,养蚕产丝之利已是十分微薄了。
然而这时在本州、九州及高丽等地,一斤生丝则值十石米,是平江府生丝价格的二十倍,若以银铜等金属来做比价,差不多也存在这么高额的落差。
为此,崇州刚刚筹建了缫丝工场,第一期招募的女工就达千人,其目的就是从平江府、海陵府收购蚕茧,生产生丝,从济州岛转运高丽、本州、九州等地贩卖取利。
除生丝之外,棉布、蔗糖、铁器、陶瓷、茶叶等物,在高丽、本州、九州等地的价格也要远远高过江东郡。即使不去考虑济州岛在战略上的价值,开辟崇州到济州的航线,吸引本州、九州及高丽的商人到济州岛进行商品贸易,其价值也是巨大的。
此时的本州、九州诸岛,比大越朝还乱,正处于藩国对峙时期,生丝、瓷器、茶叶等高端商品的市场相对狭窄,但对铁器的需要极大。对于那些来制霸本州、九州诸岛的藩国大豪们,即使勒紧裤腰带,饿着肚子,也想要多买一些精良兵甲的。林缚本打算将崇州大规模生产出来的精良兵甲先运往本州、九州诸岛高价贩卖,怎么能没有济州岛这个中转基地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