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章、巍峨雁门山,勒胡马,赤军,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本宋人俗语,指两翼骑兵,后来专指女真的两翼骑兵——因为给他们留下的恐怖印象实在是太深了。
女真军常以步兵方阵正面对敌,而两翼拐子马作为突击的主力,分为“重枪拐子马”也即重骑兵和“弓箭拐子马”也即轻骑兵两种。具体顺昌城下为刘琦所破的是哪一种,就不好说了,估计两者皆有。
只不过刘琦摧敌之计,跟重骑、轻骑关系不大,凡骑兵皆可破得。
从晋朝直到华朝,或许很少有人会目鲜卑为敌,更没有考虑过破敌之策——因为本是盟友嘛——唯有裴该,既欲规复故汉旧疆,估摸着自己迟早要跟拓跋、慕容等鲜卑见上一仗的。因而他在很久之前,就开始考虑对付拓跋重骑之策,询问裴熊,裴熊说简单啊,咱们多造具装甲骑,便可破之。
裴该心道你说得倒简单,你知道组建具装甲骑多费钱不?况且论起个人战技来,中原的甲骑也很难跟鲜卑的贵胄子弟相比哪。
于是就想到了刘琦之策,试验了一下,似乎有些作用,乃于此番出征前,教会了陶侃。
陶士行一开始并没太在意,认为此乃诡诈小道,临敌未必有用。但在抵达九原后,听刘央等讲述敌情,深知拓跋重骑难破,那么不妨试试陛下所授此计吧——况且难得的,天时、地利,各方面条件全都合适啊。
因而连夜使刘光等秘密制备此物,临阵时抛掷出去,以挫敌骑。
说了半天,究竟是什么宝物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些竹筒,装满了豆子……
北地难觅竹筒,好在很多士兵都是中原过来的,习惯以竹筒而不是皮囊盛水,大小正好合适。即以竹筒装满料豆,封口后临阵洒出,竹筒圆而光滑,呼啦啦滚向敌骑,战马难避,踏之便会打滑。
倘若是后世打过铁掌的马匹,估计一踩一个碎,未必会倒;但这些拓跋重骑,马亦披甲,却偏偏是没有打掌的,踩中竹筒,难免打滑,好些的只是趔趄,倒霉的当时便倒。
自然也有不少竹筒被踏碎,料豆暴洒满地。战马平时多以干草为食粮,只能少许补充料豆以护膘,何曾见过这满地的豆子啊?倘若拓跋鲜卑士饱马腾,或许不会眼馋,但因为去岁失了二十万牛羊,一冬饿死人畜无数,此番一路过来又没抢到多少粮食,难免人马都只得半饱而已。
况且已然激战数刻,马这种牲畜消化是很快的,已经在琢磨着想吃下一餐啦。
于是不仅仅重骑的战马低头抢食料豆,就连附近的轻装战马也跑过来抢,无论重骑还是轻骑,尽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