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十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7节,七零错换人生,老胡十八,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学习一下文件,然后各个岗位的中层领导汇报一下最近工作情况,有没有什么异常的,没有基本就散会了。
今天也是,一切工作正常,罗书记可能是被安然那句话刺得很不舒服,整个人也恹恹的,不愿多少。
安然就轻咳一声,“既然大家都没什么事了,那我就说一个事,咱们厂的设备跟其它几个厂比起来,大家觉着怎么样?”
几个车间主任点头:“挺好的,不愧是进口设备,用着就是好。”
安然看过去,“王主任,你来给大家说说具体怎么个好法,以三车间为例。”三车间是精纱车间。
王主任其实就是当初一起考进来的十二人之一,他知道小安,哦不,安厂长的脾气,一五一十道:“效率倒是挺高的,尤其是那几台精梳机清除扭结粒的速度很快,很干净,经过改良后还省电。”
“还有吗?”
王主任想了想,“没了。”
安然想了想,“那咱们国产的精梳机,你觉着有哪些不足呢?”
“那可比不了,速度太慢了,是以前苏联援助没来得及撤走的,在苏联被称为‘笨家伙’的东西,他们自个儿都淘汰了。”
“那如果咱们自己去机械制造厂,让他们给咱们量身定做呢?”安然提出一个设想。
“这……”王主任有点拿不准,安厂长不像别的人,她说话从来是有的放矢,不是随便一说,也不是说过了就过了,她心里很能记事,谁也别想糊弄她。
“安厂长的意思是……能不能细说一下?”罗书记坐直了身子,一改先前的臊眉耷眼。
于是,安然又完完整整把自己的设想说了,既然日本人能造出来,那为啥咱们国家就造不出来呢?据她所知,目前国内的纺织机械制造业的底子还在,只是缺乏人才和机会。国内的纺织厂里,小厂不讲究效率,没有技术革新的需求,大厂又指望进口,让本土机械制造业没有进步的机会。
安然想到当时找来帮宋致远忙的工程师,就是这样的人才。
不过,她没有这方面的人脉,那几个是独臂书记介绍的,她觉着是时候要找一下外援了。
大家对她天马行空的想法其实有点不以为然,毕竟他们是做纺织的,机器革新关他们什么事呢?饭店里用鸡蛋做菜的大厨还得操心怎么让农村的鸡多下几个蛋吗?不,说实在的他们并不关心。
他们觉得现在有国家资金支持,有政策扶持,有工资领就行了。
安然也并不鄙视这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