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91章 风雪大南迁!,葬元,武猎,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直不回北方,他们就会分南方人的田地。而南方人的田地,本来就不算多。这要造成多少治安难题,多少矛盾,多少动荡?
更重要的是,华北成了无人区。千里沃野没人种地!
那么,华北就彻底废了。
所以,他们注定还是要回去的。起码大多数人必须回去。
既然如此,那么安置流民的最好位置,就是黄河沿线,长江沿线,运河沿线,淮河沿线,东海岸沿线这六大江海沿线地带,便于走水路运送粮食物资赈济。
“……财部存粮,大唐临安、金陵、江陵、昆明、成都、长安、洛宁、河内、开城、平安、衡阳、豫章十二大仓,共有一千五百八十万石……”
十二大太仓,一千五百八十万石存粮,听起来很多。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半年之内,军粮四百万石绝对不能动,修建长安城和关中水利的六十万劳工口粮三百万石也不能动。还要留下各地赈灾粮两百万石,各地修建水利等工程的劳力口粮两百万石,以及其他必要的公用粮食一百万石。
那么,半年内能用来赈济难民的官粮,只剩下三百八十万石。
不够!
李洛和崔秀宁的脸色,都很凝重。
半年,几百万难民最少要消耗七八百万石粮食,才不至于饿死(喝粥)。因为,古代百姓肉和油吃的很少,吃的又是糙粮,零食也绝对不会有,加上体力消耗较大,所以人均主粮消耗远超现代人。
所以,人均一日一斤粮食,在古代只能混个半饱,就不敢干重体力话。
哪怕仅仅不让难民饿死,也有四百万石粮食的缺口啊。最多赈济到三月,等不到夏粮收割了。
“所以,必须还要动用官卖粮。只是,不知官卖粮还有多少。”财部尚书总结道。
李洛马上看向专卖寺卿王葛。
大唐的粮食,实行的是类似后世的国家统购经营之法,目的是为了稳定粮食价格,抑制粮食投机,也为了增加国库收入。
每年,农民的多余粮食只能卖给专卖寺。专卖寺买了余粮,再通过各地官粮铺卖给需要粮食的人。由此一来,就消灭了贪婪的大粮商,既能让农民的余粮不会被恶意压价,也不会让非农人口吃高价粮。
专卖寺卿王葛出列道:“启禀陛下,各地专卖寺官粮商铺的可售粮食,如今有一千八百多万石。可是,如果调集四百万石官卖粮赈济,那么可售粮就少了,粮价就只能上涨。”
“好!”忽然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