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未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九章:千古名言!许清宵为万古妖孽!吏部上下的恐慌!,大魏读书人,七月未时,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理,即便是孩童也能知晓,极其适合教育这天下百姓。
很多时候,文学并不是他不好,而是学习程度极难,就好比朱圣著书,天下人都知道这是好东西,可天下百姓有几个能看懂?
唯有读书人才能看懂,而读书人看懂之后,会去教书育人,会去教化百姓。
可这个教化多漫长?这个教化又有多辛苦?
可能你跟一个农夫说了三天三夜,他回过头一觉醒来什么都忘记了。
但这句话不一样,既有警世之用,又包含了无数道理在其中,用一句话概括一切。
哪怕是再没有文化的百姓,也懂得这句话的含义,他们也可以教育自己的儿女。
这才是文字的作用,教化万民,一句警言,却能做到无数大儒都做不到的程度。
陈正儒顿时明白此话的含义,所以他才忍不住叫好。
“陛下,陛下,天降祥瑞,天降祥瑞啊,你看天穹之上,祥瑞无限啊。”
“大魏国运回来了,回来了。”
兵部尚书周严则无比激动地喊道,他指着天穹那一朵朵玄黄之云,大赞祥瑞。
不止是他,整个京都所有人都看到了这一幕。
百姓们感慨,露出喜色,读书人们惊叹,且又敬佩许清宵之才华。
十四个字啊。
十四个字便能引来天地异象,便能增加大魏之国运,这许清宵当真是万古之大才啊。
大魏文宫当中,不少大儒看到这一幕后,更是沉默不语,尤其是陈心大儒。
他立于文宫之下,望着满天祥瑞,不由自主道。
“天不生我许清宵,儒道万古如长夜。”
“简简单单十四个,却代表律法一切的道理,劝人向善,又警世天下人,这十四个字,胜过陈某一生才华。”
陈心感慨,他认为许清宵这十四个字,胜过他这辈子所有的才华。
此话一说,大魏文宫读书人们皆然沉默,他们本想开口说些什么,可很多话卡在喉咙,实在是说不出来啊。
因为这十四个字,的的确确会让天下人明白一个道理,对后世之影响,无穷无尽也。
周民大儒则长长叹了口气:“许清宵若我朱圣一脉,这一脉将昌盛万年啊!”
他无尽感慨,莫名之间有些后悔当日对许清宵有那么一点清冷,可这没办法,他立心便是为了朱圣一脉,唉。
正明大儒看到这一切,只是久久叹了口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