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姜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章 三十四,大秦相国夫人,红姜花,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嬴政顺着赵维桢的思路往下想:“按照夫人的意思,赵王便是做错了。”
赵维桢满意地送给嬴政一个笑容。
如今她教了嬴政三年课业,一大一小也算是理解了彼此的脑回路。
“政公子为何如此作想?”她明知故问。
“若是没做错,春平侯不应有心结。”嬴政回答。
“是的。”
赵维桢接着说:“依我看来,他从第一步就做错了:不该送太子做人质。”
那可是太子,未来的国君!
虽说当时的情况危急,秦国的重骑军恨不得要冲破邯郸城门,这样能彰显出赵国的求和诚意。
但在外为质,本就颇为风险。把太子送过去,更是风险加风险。
“赵王若是个脑子清楚、手段强硬的人则罢。”
赵维桢挤兑起不喜欢的人来,那叫一个不客气:“但他不是这样的人。如果他冷落公子偃,并且好生管教,让他低调做人,规规矩矩地过自己的日子,也许还不会闹的那么紧张。可赵王偏偏放任公子偃在邯郸飞扬跋扈,偏爱宠信。这让在咸阳受苦受难的春平侯该如何作想?”
自古以来,因为储君之争而闹出的乱子可太多了!赵维桢一时间都数不过来。
而在先秦两汉,最著名的就是秦始皇的儿子,公子扶苏和公子胡亥的斗争。
赵维桢看向年仅五岁的小嬴政。
“相反,当今的秦王稷,做的就很好。”赵维桢说:“虽然早年悼太子在魏国为质、死于魏国,但秦王手段极其强硬,没人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随便造次。悼太子死后,秦王又立安国君为太子,便不再派出去,好生在身边培养重用,也不会有其他公子动不该动的心思。”
也因此,在历史上,秦昭襄王的儿子当了三天国君就撒手而去,嬴子楚立刻上位为王,也没有闹出什么大乱子。
赵维桢读史时就在想,换做他国,短时间内换了三个国君,足够乱成一锅粥了。
不得不说大魔王嬴稷当了一辈子国君,真是从头到尾都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我明白了。”
一拿秦王举例,联系到自己的父亲、自己的爷爷,嬴政理解了大半:“想要王储不出乱子,国君就必须态度坚决。”
“还得看朝臣。”
赵维桢又补充:“春平侯远在咸阳,本就离朝堂很远,身边一个支持者都没有,还把唯一可以仰仗的使臣得罪了。父亲宠爱胞弟,自己人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