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姜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2章 六十二,大秦相国夫人,红姜花,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成也吕不韦,败也吕不韦。
“得尽快处理这个问题。”
赵维桢说:“拖的越久,对方越是有利。”
她没言明“问题”是什么,但吕不韦心知肚明。
“必须赶在阳泉君坐到相国之位前面。”吕不韦说:“否则他有了实权,即使你有诫剑也不好用。”
“阳泉君不足为惧。”赵维桢一哂。
比起阳泉君,她觉得未来的公子启更为棘手。
有一点吕不韦的思路很对:得在对方有实权之前动手。
楚国那边……
“能把公子启送回去么?”赵维桢突然发问。
“送回去?”
“维桢的意思是……?”吕不韦愣了一愣。
“我在齐国时,听过一些关于楚国的风闻。”赵维桢意有所指:“说当今楚国太子悍,可能并非是楚王的儿子。”
吕不韦端详赵维桢片刻,而后扬起一抹清浅的温和笑意。
他的反应,仿佛赵维桢是和自己说了什么好听的情话的一般。
“维桢所言,我亦有所耳闻。”吕不韦接道:“从楚国回来的商业探子,说春申君将王后环赠予楚王时,与其曾经交往密切。”
言下之意即是,春申君和当今王后有过一腿,太子可能是春申君的骨肉,楚王就是个戴绿帽子的冤大头。
“不过只是传言罢了。”
吕不韦煞有介事地说:“无凭无据,怎能当真?”
“太子悍是不是楚王的儿子,我不清楚。但我知道,公子启一定是楚王的儿子。”赵维桢却道:“这就要看楚人,究竟是想要春申君儿子来做国君,还是楚王的儿子做国君。”
“哦?”
吕不韦摆出刚刚明白的模样:“原来维桢是想以楚制楚。”
倒也不必说的那么夸张。
赵维桢的思路很简单:何必等昌平君在咸阳做大?
华阳夫人不是想提拔他成为秦国重臣么,那我干脆把他送回去。
你楚国人可以选一名合适的秦国公子成为太子,那秦国也可以支持楚国公子去同“生父不明”的太子争抢国君的位置。
试问是秦国相国的地位重要,还是楚国太子的地位重要?
成了,秦国得利;不成,搅一番浑水,公子启失败,死了,秦国也不亏。
最差也不过是昌平君顺利成为楚王,并且甩开了秦国的钳制——然后与历史上一样,等着秦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