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6章,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木兰竹,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连胤礽都没想到,此事居然会这么麻烦。
太皇太后崩逝时有遗言,清太宗皇太极已经驾崩多年,她不欲开皇太极陵墓打扰皇太极的安宁,想挨着儿子孙儿下葬。
这可能不合乎礼仪,但大清入关之后,礼仪都是从康熙这一朝定的,本应阻力不是很大。
其实太皇太后不和皇太极合葬,除了不愿打扰皇太极、更亲近儿子孙子之外,还有为康熙着相原因。
大清入关之前,满族人是火葬。皇太极和他后宫嫔妃皆为火葬,陵墓内只有骨灰盒。
但大清入关之后,丧葬遵循前朝帝王礼仪,改为了土葬。比如康熙之前死的两任皇后皆为土葬。
那么太皇太后该火葬还是土葬?
接受了汉家习俗、对太皇太后感情极深的康熙,是绝不能容忍太皇太后火葬,烧得只剩下一把灰。
而如果太皇太后不火葬,那么皇太极的陵墓里,除了太皇太后一副棺材,其他都是骨灰盒子。这不知道的,还以为太皇太后才是皇帝呢。
太皇太后不想让康熙为难,便主动开口要随着康熙下葬,这样大家一伙儿都土葬,不用吵架了。
第一世中,胤礽并不知晓太皇太后下葬时文武百官和康熙的博弈。
他只记得,康熙因思念太皇太后修建了暂安奉殿,不肯让太皇太后下葬,每年都去探望。
太皇太后是在康熙驾崩后,由雍正在暂安奉殿原地起陵墓安葬,名为昭西陵。
开了这个先例之后,大清之后许多太后都不与皇帝合葬了。
这一世,胤礽才明白,太皇太后下葬的背后,居然涉及了例如满汉移俗、宗室与皇帝争夺话语权等问题。
讨论太皇太后下葬礼仪只是一个借口,他们要用这个借口逼迫皇帝让步,停止康熙全面汉化、削减宗室权力的政策。
只要康熙这次松口,接下来他们就能故技重施,让康熙再次松口。
两方都不妥协,才导致康熙在驾崩之前,都没能让太皇太后入土为安。
可上一世的康熙或许还能后退一步,将此事“暂且搁置”,等后人来解决——太皇太后多年不下葬,到了下一任皇帝继位,大臣们只能同意太皇太后就地安葬。
但这一世的康熙可没有那么好说话。
胤礽心里也憋着气,不愿太皇太后因为这些莫名其妙的争吵,如前世那样近四十年不能下葬,便站在了康熙这一边。
于是康熙力排众议,拆掉太皇太后生前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