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9章,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木兰竹,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无论灭多少族,只要坐在这个位置上,这些尔虞我诈都不会消失。
前段时间大臣们忙了起来,他耳根清净了不少。临近年节,再多的活都得停下来休息。
康熙不在,胤礽原本准备的一些改革,也只能暂时搁置一旁,等康熙回来商量。
胤礽仍旧很忙,大臣们却是闲了起来。一闲起来,他们就要内斗,还要挑拨他和皇子们内斗。
“汗阿玛,您什么时候回来。”胤礽看着桌案上的折子,自言自语。
以前康熙在的时候,虽然也无时无刻有算计,但胤礽处理这些算计的时候,并不是很疲惫。
现在想来,或许是因为做决定的是康熙的缘故。
胤礽虽给出了意见,但拍板的是康熙,承担最大责任的也是康熙,胤礽心理压力小了许多。而且有康熙为他把关,他就知道自己做的是错是对。如果两人意见不统一,还能一起商量。
出谋划策和做决定是两回事,他多谋,康熙擅断。其实擅断的人远远比多谋的人厉害,更能当一个领导者。
胤礽试图把弟弟们和大臣们都叫在一起商量。
商量完之后,他心中的压力也丝毫没有缓解。
因为最终,还是得由他来做决定。现在没有康熙对他说“好”还是“不好”。
第一世胤礽监国多次,但从未自己在重大事件上做过决定。
第三世胤礽早早参与政务,但哪怕是和大哥出海的时候,所做之事也是提前或者事后禀报康熙,由康熙拍板做决定。
哪怕几次“突发事件”,其实也无伤大雅,打完之后是留是放弃,也是康熙做决定。
胤礽现在才初次体会到做皇帝和做太子的不同。
皇帝的权力,在于“做决定”、在于“承担责任”。
金口玉言,一言九鼎。皇帝做了决定,整个朝廷就会动起来。之后每件事是对是错,皇帝就要承担责任。
对权力欲重的人而言,这样纲常独断大权在握的感觉非常令人沉迷。
而像胤礽这样对责任看得太重的人,就压力非常大了。
胤礽很想问康熙,在康熙决定擒拿鳌拜的时候,决定削藩的时候,决定废除剃发令的时候,决定让他出海的时候,决定建立大学崇尚新学的时候……在做出无数个很冒险的决定的时候,康熙心中是如何想的。
康熙在承担巨大压力的时候,是如何自我缓解的?总不能是靠着挼他和与大哥斗嘴吧?
胤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