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生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八章,科举文继母养儿日常,骨生迷,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笑道,“今天夫子正好为我讲过这个呢。”
原来劳不语确实没有什么教学经验,他也不敢胡乱教,就回忆自己刚入学时,他的先生的做法。
那位老先生是一代大儒,不同于现在绝对大多数教书先生味的掉书袋、填鸭式的教育,他老人家还注重因材施教、寓教于乐。
读书本就枯燥,上午读书的间隙,劳不语就顺带讲了一些自己刚入学时的趣事儿给他听。
他和山长是先生同时收的关门弟子,他们师兄弟因为年纪相当,入学时间一致,一直互相不对付,别苗头,但前头几个年长于他们的师兄,对他们两个小的却是极宽厚的。
人对童年时美好的事尤为记忆深刻,劳不语捡了几件趣事儿说与他听,顺带联系着《三字经》中那句‘亲师友,习礼仪’一起给他讲解,引经据典。
可不是让穆二胖对那样的氛围心生向往起来?
不过高兴归高兴,穆二胖还是道:“这事儿咱们做不得主,还得问过先生才是。”
小家伙读了快一个月的书,如今是越来越知道礼数上头的东西了。
沈翠心里高兴,替他掖好被子,点头道:“这是自然,所以晚上等劳夫子回来,我就会和他商量这件事。”
后头穆二胖歇午觉,沈翠就开始物色2号养成对象的人选。
首先想到的,当然就是上次在书院街馄饨摊旁,从她身边经过的那两个少年。
兄弟俩衣着华贵,一看就家中显赫,不缺银钱,更难得的是一个资质85,一个资质88,简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尤其是那个弟弟,为了拜入劳夫子门下,连青竹书院的招生都不愿意参加,完全就是劳不语忠实拥趸。
打着劳不语这块金字招牌,他肯定是愿意呈上束脩,来当他的学生的。
而且他兄长既然带他去参加书院招生,则也证明他有一定的才学在身上。
拢共就那么几个隐性要求,那少年一下子就符合了三个。
只剩下性情品性方面需要考虑。
可以说若是劳不语同意下来,这就是目前沈翠所知晓的人里头的最优解。
不过县城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几千常住人口,想找一个不知名不止姓的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唯一有线索的,大概是他兄长当时说了一句“今儿个是我们书院春招的最后一日”,也就是说他是书院的人。
去书院找人倒是简单许多,但那不是有穆云川在书院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