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不在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0章 (“我要多骗点人”),七零之改嫁前夫发小,女王不在家,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其实早就料到国内的科研条件不好,但没想到,竟然这么不好。
目前激光实验室可用的设备陈旧,很多都是六十年代初采购的,在国外早已经淘汰了,不说别的,就说调节仪,国外都是三维的,而且精度至少能达到一微米,可是国外只有十分之一毫米,这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购置新设备的,那就得要钱,钱就是经费,经费需要上面审批,要经过层层手续。
而且就算有经费,这些设备也要去国外采购,还不知道耗费多少时间。
最要紧的是,根本没钱。
之前国家的科技研究一直运行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上,现在要改革科技体制,要引入市场和竞争机制,但是这种改革对于老科学家们显然不适应。
他们这辈子做研究都是国家拨款,突然间上面改革了,不给你钱了,你得自己想办法做项目去申请经费,那真是完全懵着的,一时半会都反应不过来,也拉不下这个脸。
当然了,更多的是不明白,怎么我们做科研还得自己去要钱?
再加上光学研究所本身就不是什么国家重视的单位,两三年没产出,上面根本没人搭理,谁给你钱?
这实验室设备可不就是落后淘汰,不可能好好地花钱给更新换代。
林望舒看着这情景,也是无奈了,她终于发现,自己好像被坑了。
说好的二级研究员,也是局级待遇了,工资是还可以,说好的独立拥有实验室可以招兵买马,可问题是,实验室里没器材,她拿什么玩儿?
国内激光人才几乎断档,她找谁去?
她环顾四周,也和同事多了解了下,知道光学研究所科研人员稀稀拉拉,目前除了她之外,只有一位一级研究员和两个二级研究员,那位一级研究员叫杜兴岳,这杜兴岳五十多岁了,长得矮胖,戴着一副眼睛,见到人喜欢从上往下把人打量一番,他是解放前的大学生,曾经苏联深造过,不过这些年,并没有做出什么大成绩来。
杜兴岳打量了一番林望舒,便热情地上前握手,恭维了一番,说林望舒这么大年纪就二级研究院,有出息。
凭着直觉,林望舒并不喜欢杜兴岳,感觉这不是一个做研究的,后来和陈琰聊了聊,才知道,杜兴岳老丈人有些背景,人家又是苏联留学,科班出身,也就这么在研究所混着,反正一杯茶一张报纸可以混一天。
陈琰道:“反倒是他手底下的冒箐箐,现在虽然只是助理研究员,但好歹国外留学回来的,倒是也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