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染芳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2章,折君,素染芳华,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自安宜县回来, 柳渔把两件事安排上了,这头一桩就是“识字”。
崔二娘给写的尺寸、陆承骁写的货单,柳渔都应该是不认识的, 回来后就找卫氏拿主意了,原想着是找柳晏平、柳晏安教她,倒没想到卫氏也是识字的,先就给柳渔念了一遍。
到此时卫氏才意识到侄女不识字,这若是嫁寻常农户没什么,嫁到陆家,她自己又想做生意, 不识字可是不成,当下就不知从哪翻找出柳晏清哥儿三个幼时用过的千字文来,指了柳晏平、柳晏安每天抽空给柳渔上课。
柳晏安对这事倒是特别积极, 二话没说先去给柳渔做了个沙盘,献宝一样送到了西次间。
柳渔瞧得发愣,柳晏安道:“初学字就用树枝在沙盘上写啊,比用毛笔容易, 也省笔墨。”
农家的孩子多是这样过来的。
柳渔眉一挑,觉得挺好, 用毛笔容易暴露她不是初学者的事实,用树枝的话则好些。
这之后每天午饭后的半个时辰就固定是柳渔的识字时间, 夫子便由柳晏平、柳晏安轮番担任。
第二桩, 便是陆承骁提出的那个请人的建议。
柳渔与卫氏商量过后,卫氏也觉可以, 衣裳由柳渔做裁剪和刺绣部分, 再从村里请两个针线好的妇人来家里帮着卫氏一起做相对简单的缝制, 每套裙裳按难易程度给三十到五十文的工钱。
要求只两点, 针线好,手细嫩,因为柳渔进来的料子大多以易刮坏的纱、绢、罗等为主,手若是很糙这活还真干不了。
有这样的事自然是先关照同族,卫氏想了想,去问了族里的柳春山媳妇和柳大田媳妇,这两个都还是新媳妇,针线做得好,平时也较少做地里的活计,手不会跟常做粗活的农妇一般粗糙。
一听帮着缝一身剪裁好的衣裳给三十到五十文工钱,两人哪有不乐意的,做衣裳对村里很多妇人来说,难的是剪裁那一步,出来的衣型实在谈不上好看,加之不够熟练,又怕剪坏了布,往往剪裁都要折腾去了大半天。
可如果有人给裁好衣片,只是缝制的话,活做得再细,两天也能做出一套来了,做两天针线就能得三五十文工钱,一个月就是四百五十文到七百文的进项,这于乡村妇人而言可是再划算没有的事情。
两边说定,两个媳妇子第二日就到了柳家,柳渔看过做事确实仔细,针脚也均匀细密,便放下了心。
柳渔工钱是做一套一发,两妇人干劲十足,每天白天吃完饭就到柳家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