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王之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 第502章,从魔幻雄心到星辰大,坑王之王,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看来,既然这些设备还能用,为啥硬要花钱换新的设备,难道就为了面子上好看,就必须玩升级换代吗,这种思路脑子有问题吧。
说回正题,正因为这个特性,所以这些设备虽然是二手,但是霓虹拿过去之后就能开工厂,而且因为艾玛帝国这几年的飞速发展,导致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只要产品生产出来就不愁卖不掉。
这些已经到货的设备只能算是定金,是从美国境内的其他地方零散拆下来的,等待霓虹王国把华盛顿给打下来之后,就可以直接去拆最精华的底特律,那边的重工厂才值钱,随便拆一家就是几千万亚元。
虽然霓虹的那些财团,靠着追随昭和幕府迁都的功劳,获得了大量的地皮和矿山作为补偿,不过那些东西都是慷他人之慨,真要让犬养毅发真金白银的补偿就算了,别说他舍不得,幕府也没有这种财力啊。
这些免费的设备就显得格外的诱惑了,毕竟霓虹从起家开始就喜欢玩终身雇佣制,倒也不愁工人不愿意跟着工厂搬迁,又有着数倍面积的新厂址补偿,只要把这些设备弄到手,分分钟资产暴增好几倍啊。
虽然搬到澳大利亚之后,距离本土市场就稍微远了点,不过没关系,因为艾玛帝国由国家出面推动,开始在航运业全面推广集装箱,包括集装箱半挂车、集装箱火车还有集装箱货轮等新式运输工具全面普及。
所有人都知道,在技术能够达标的前提下,货轮的吨位越大,相同尺寸和重量的货物运输成本就越低。
然而很奇怪的是,一战前就有泰坦尼克号这样的数万吨邮轮了,也有着BIG·SEVEN这样的军舰,证明建造数万吨的船只,对于当时的造船厂来说并没有任何技术难度,可是直到二战结束,主流货轮的吨位都一直只有一万吨左右。
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普通的散装货轮都是通过人力装卸,这个吨位的货轮能够将装卸时间控制在一个月之内,吨位继续提升就会导致装卸效率呈断崖式下跌,货物的运输周期会超过顾客的忍耐极限,根本就没有需求。
直到冷战时期出现了集装箱货轮,能够依靠自动化的吊装设备,在短短几天的时间之内,就完成数十万吨货物的装卸,解决了这个限制之后,才有了货轮吨位的急速攀升,也有了海运成本的快速下降。
之前是因为艾玛帝国基础太薄弱,拿出这种海运利器只会便宜了欧洲列强,所以才故意装作不知道,现在自家工业也发展起来了,自然也就被拿出来帮助自家产品反攻欧洲,所以霓虹也就不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