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头上砍去,大明第一臣,青史尽成灰,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的脑袋啊!别说永业田,就连口分田,过了一两代之后,你也收不回来了。”
张希孟听得格外认真,仔细咀嚼李善长的话,忍不住站起身,深深一躬。
只要你讲的对,有真才实学,咱就佩服你!
其实堂堂韩国公,大明第一功臣,如果是个饭桶,那才是最大的笑话哩!
“多谢指点,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张希孟发自肺腑道。
李善长所讲的道理也算浅显:假设一家的祖父,是第一代得到永业田的,一共二十亩,他有三个儿子。
祖父死后,把这二十亩给了长子。
另外还缺四十亩。
这时候朝廷还有多余的土地,就把这四十亩补上了,给了二儿子和三儿子。
可是到了第三代人,三兄弟也都是三个儿子,这就是九个孩子了。
祖父的永业田,只传给长房长孙,那就有八个孩子需要一百六十亩永业田。
除了上一辈的四十亩之外,还要从朝廷讨要一百二十亩。
可是到了这时候,朝廷拿不出一百二十亩永业田,没有多余土地了,这个均田制也就崩溃了。
当然了,还有一种情况,另外一家,他们运气太差,生不出这么多男丁,结果第三辈只有一个男丁,这时候朝廷理论上就能从这家收回一些永业田,拨给人丁多的那家。
可问题是谁愿意白白把自家的土地交出去吗?
一定会想各种办法,拒绝上交土地。
再有,进入太平盛世,人口滋生,土地肯定是不够用的。
到了那时候,就如李善长所讲,人丁滋生之后,别说什么永业田口分田,任何一个人家,分到了土地之后,就死也不会松手,除非活不下去,才会卖命根子!
这时候官差衙役还想收回土地,按照人口平均分……完全就是虎口夺食,等着跟家家户户拼命吧!
别看老百姓老实,肯定真正动了他们的命门,这帮人可不会客气。
各地都有为了水源,为了一点土地,大规模械斗,几百人,甚至几千人大规模争斗,打到头破血流,也是常有的事。
谁敢进村子要土地,保证能打你个头破血流,尸横遍野。
一句话,当人多地少,疯狂卷起来,法令再好,也抵不住残酷的现实。
想到这里,张希孟的神色也凝重起来,再看他自己所写的,似乎也未必完美!
那能不能取消口粮田?单纯平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