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九十八章 刘伯温的大战略,大明第一臣,青史尽成灰,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子?
这事情大约可以写成一篇几十万字的论文,大约的体面是国家是怎么失去对人才的掌控权,或者私人办学如何打败官方办学的……
总而言之,就是不断掺沙子,把一些官僚子弟塞入国子监,到了景泰成化之后,干脆准许花钱入学,可以捐粟送监,说白了,就是拿钱换监生功名。
事情到了这一步,国子监也就不出意外废了……而这些建议都是来自朝中的忠正贤臣,他们倒是不贪赃枉法,可是败坏国典,摧毁祖制,下起手来,半点不客气。
而此时刘伯温提出的办学,却是明显为了打击地方的士绅,也是他的报复大计之一。
有了官办学堂这一层,学什么,教什么,都捏在官方手里,而且还可以随时加恩学生,让他们忠心办事。
虽然学堂不能保证百分百忠心,但是念官方学堂,跟念晋商学堂,出来的人,大约是不一样的。
刘伯温主张让蒙童入学,计民授田,编户齐民,建议老朱一心独断,少树强敌,重在发展……
一路看下来,一共十八条谏言,几乎每一条都切中要害,老朱反复看过之后,也不由得赞叹。
“此人诚人才也!”
类似的话,这些文臣也都跟老朱说过,但是能像刘伯温讲得这么全面,却还是让人眼前一亮。
“先生怎么看刘基此人?”
张希孟赞道:“他的才华,十倍于臣啊!”
老朱忍不住哼了一声,“他或有过人之处,但是万万不及张先生……这样吧,就让他给你当副手吧,也负责处理公文事务,以观后效。”
嘚,张希孟的秘书团队又壮大了。
转过天,大年初一,张希孟就主动去找刘伯温,把朱元璋的意思说了一遍。
“伯温先生,在我这里,怕是要委屈你了。”
刘伯温连忙摆手,并且向着帅府深深一躬,随即对张希孟道:“经历在上,那一日经历高论,远在伯温之上,伯温五体投地。只是伯温不识好歹,不明天数,几乎毁家灭族,如今上位能网开一面,不究伯温过错,便是做一个马夫,也是心甘情愿啊!”
张希孟笑道:“伯温先生客气了,你提到了兴学,其实我也早有这个想法,在宣城那边,我订了许多的文房四宝。可是话说回来,要想兴学,不能没有学问大家,不知道伯温先生能不能推荐几个?”
刘伯温一听就道:“要论人才,首推宋濂,此人经学文章,都远在我之上,而且人品方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