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一十六章 劝降,大明第一臣,青史尽成灰,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岂止是悍将,绝对是智勇双全……只是天时不顺,他不该来杭州的。”
此话一出,张希孟立刻明白了徐达的意思。
“你是说他苗人的身份,得不到信任?”
徐达道:“岂止是得不到信任,他几万兵马,消耗的军需粮饷,不是一个小数目,元廷没有粮饷,杭州士绅又不愿意支持他。杨通贯的处境很难,这才不得已依附自己的手下败将张士诚!”
张士诚前段时间向元廷请降,果然得到了回应……被授予太尉衔,并且将浙西、淮东之地,割让给张士诚。
一瞬间,张士诚竟然又成了大元朝的忠臣,不出意外,他还是杨通贯的上司。靠着投降诏安,顺利接管了杭州。
张士诚的运气,依旧逆天!
连老朱都不得不感叹,这货的命可真好。
只不过投机取巧是要付出代价的,杨通贯既不服气张士诚,也不愿意听从他的调遣。而另一边,朱家军迅速南下,切断了杨通贯返回家乡的道路。
成为了断线风筝的杨通贯,很是尴尬,想回家,回不去,想回归大元的怀抱,无路可走。让他听从张士诚的话,又心不甘情不愿。
徐达是吃准了杨通贯的心态,所以才出了一招。
“你打算借着厚葬石抹宜孙的机会,说服杨通贯投降?”
徐达道:“其实我早就和杨通贯有了书信往来。我向他承诺,上位必定会妥善对付苗兵,让他大可放心。我也是鬼迷心窍,竟然想利用石抹宜孙,来劝说杨通贯……都是属下思虑不全,给上位添了麻烦!”
听完徐达的这番话,不管是朱元璋还是张希孟,都没法生气责怪。
徐达身为一个将领,关注点都放在战场上,也是情理之中,甚至是职责所在,他能寻找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法,更是值得称赞。
只不过这个杨通贯,真的能投降吗?
“其实还是有机会的……比如这一次攻击诸暨,我其实安排了兵马,防止有人援救。而杨通贯在杭州,按兵不动。张士诚更是派人南下,看意思倒像是防备石抹宜孙逃入杭州避祸。毕竟一旦石抹宜孙和杨通贯联手,再图谋杭州,可就难了。”
张希孟忍不住一笑,“这倒是符和张士诚的作风。当下的事情就是要如何收服苗兵,拿下杭州了。”
朱元璋沉吟道:“杭州可以暂时不拿下,但是这伙苗兵不能放过。咱们很需要他们!”
张希孟微微思忖,立刻明白了老朱的意思,同时也暗暗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