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后人,大明第一臣,青史尽成灰,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礼。
朱家军来了,那些事情他们也听说了,有胆小的已经准备跑了。可大多数人还是选择留下来,没有办法,谁让他们的家产都在,想走就要舍弃这一切,真是舍不得。
从湖州变幻大王旗开始,他们就凑在一起,积极商讨,这才有今天的举动。
老朱对此只是淡然一笑,咱的张先生,光是在江北,就存了几百万石粮食,区区几百车礼物,就想让咱高抬贵手,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老朱还是见了这些人,不教而诛还是不合适的。
如果他们能主动配合,也能减少很多麻烦。
朱元璋也在摸索着,他想要找出一套成熟稳妥的办法,还有那么多土地等着他去占领,总不能每一处都亲力亲为。
只有拿出合适的方案,才能推广到各处,成为放之四海皆准的规矩。
正是出于这个考虑,连张希孟都来了,老朱让他给众人讲解朱家军的政策。
张希孟制定这些法令,自然是从容不迫。
“土地法令经过了多次修正,到了现在,就是最根本的两个字:平均!”张希孟道:“均分田亩,把丁税合并入田赋,根据人丁田亩征税。过去历朝历代,都分成田赋,丁税,按照田亩,人丁收税。也有人提议,不管丁口多少,只把丁税摊入田亩,按照土地征税。”
“从此之后,滋生丁口,永不加赋……可我要说,这也是不行的。人丁滋生,岂能弃之不顾?难道一个国家只需要向百姓征税,不用负担责任吗?按照我们的主张,按人口均田,人和田,是绑在一起的,每一个农村百姓,不管曾经是什么身份,哪怕是佃户家奴,从今往后,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田亩,丁税即田赋,田赋即丁税。目前的税率是十分之一,分成夏秋两税,依次完粮纳税。”
张希孟道:“这一点是我们的原则,大家伙都有什么说的,可以提出来。不过在均田这一块,我想能够退让的空间不大了,大家还有什么便民要求,好的建议,我们会采纳的。”
张希孟直接把地丁银的搞法给否定了。
这玩意的想法和他不能说珠联璧合吧,也可以说是南辕北辙了。
地丁银的核心,是朝廷要征收这么多的税,为了减少征收困难,把丁税和现有的土地绑定,也就是说,不光是小民百姓也出钱,包括士绅地主也要割肉。
稳定税基,扩大税源,保证国家岁入。
说到底,还是把老百姓当成韭菜,只是收割的时候,会温柔一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