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五十四章 圣君贤臣,大明第一臣,青史尽成灰,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合的后代,也没法真正成为至高无上的神。
但是在东方大地上,就走了另外的路子,神仙多是凡人做,生前表率天下,死后亦为民做主。
人世间没有公道,死后有包拯、钟馗、崔判官等人,给你伸冤昭雪,受封成神。
大约这就是东方的浪漫。
当然了,这些神话传说,也有更丰富的内涵,比如长江龙王托着朱元璋过江,就代表民间已经认可了他君临天下的身份。
毕竟在乱世群雄之中,朱元璋是最有王者之气的那个,伴随着湖口大捷,更是铁板钉钉。
有明君,就必然有贤臣。
尽管张希孟一直淡化他的存在,不希望弄成只知张希孟,不知朱元璋……他的努力成功了,但也仅仅成功一点点。
身在官场,或者读过书的人,大约都知道张希孟的情况,他属于朱元璋的智囊,负责制定大政,思考全局。
但真正掌握在张希孟手里的权力并不多,也没谁会觉得张希孟能窃据朱元璋权柄。从这点上,张希孟是成功的。
可让人哭笑不得是民间约定俗成的套路里,周文王有姜太公,刘皇叔有诸葛亮,吴王身边也该有个活神仙才行。
很荣幸,张希孟就被选中,民间组织决定了,让你来担负这个光荣使命。
张希孟对此倒也不是没有任何警觉,他希望能够产生一套新的东西,取代原来的东西,取代圣君贤臣,老天庇佑的这些千百年的套路。
虽然这些套路有可取之处,但是官方应该有更好的东西才行。
譬如说这艘楼船,张希孟觉得可以做更多的文章。
朱元璋的眼光是很精准的,陈友谅从一个小卒,几年之内,坐拥数省兵马,雄踞天下,势不可挡。
可转瞬惨败,千艘楼船,付之一炬,几十万大军,所剩不多……这样的例子难道还不足以警醒后人吗?
国家就如同这艘楼船,断然不可以外面看着光鲜,内里却是积弊丛生,经不起撞击。
一个国家,要有稳固的根基,而这个根基,就在于百姓,在于人心。
朱元璋把自己置身危船之上,也不只是逼迫张希孟而已。他也是要提醒自己,还在一艘危船之上,切莫觉得此战之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就可以安享富贵,就可以放松部下。
不行,绝对不行!
朱元璋在问张希孟,也是在问自己,到底要如何,才能君临天下?
“末将拜见上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