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六十九章 济民学堂,大明第一臣,青史尽成灰,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远远谈不上喜悦。
总算这件事有了结论,把孔孟和诸子放在一起祭祀,也就顺理成章了。
文武重臣,陪伴着朱元璋,步入白鹿洞书院,张希孟和老朱仅仅差了半个身位,老朱突然低声道:“先生又给咱上了一课,你说咱是不是给送陶安一点什么?”
陶安!
那个因为俸禄问题,被赶回了家中的宿儒。
“主公,臣前些时候听闻,陶安已经病死了……据说临终之前,不停呼唤上位,痛哭流涕,把两个眼睛都哭瞎了。”
老朱怔了怔,竟然死了!
“不说他了。”
老朱甩了甩头,又道:“先生,既然要重建书院,难道还叫白鹿洞书院不成?”
这倒是个很现实的问题,这地方叫白鹿洞,书院就叫白鹿洞,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妥,毕竟最初也没人想到过,这个小小的书院,能够成为天下第一。
但现在不一样了,有了朱元璋支持,又有张希孟主持,毫无疑问,这会是日后全天下最顶尖儿的学府之一。
依旧叫白鹿洞书院,确实不妥当。
“主公英明,的确需要重新定名,就请主公赐一个名字吧!”
朱元璋怔了怔,让他起名字?
貌似有点难度啊,他给儿子起名朱标,夫人就不止一次说他,说起名不好听。
现在轮到学堂,这不是让自己出丑吗?
“先生以为,该如何取名?”老朱又把球踢回给了张希孟。
张希孟也不是那么容易上当的,立刻道:“主公,给学堂起名字,无外乎几种办法,其一就像白鹿洞书院,还有各地官学一样,以所在地起名,简单易懂。再有就是以功能定名,比如武学,太学一类的。再有,也就是以办学的理念主张目标取名……总而言之,该如何确定,还望主公仔细权衡。”
好家伙,又是正确的废话。
球又回到了老朱脚下,这时候再问别人,就显得有点丢人了。
不就是起个名字,能有什么难的?
老朱思量了半天,叫星子县学堂,叫江州学堂……好像都不行,鄱阳湖学堂,教打渔吗?
祭祀诸子,那就叫百家学堂?
貌似也不妥当,这个学堂教的肯定不是诸子百家的学问,其实张希孟的主张是从百家之学当中,选取有利的东西,加上朱家军的主张,重新融会贯通,鼓捣出一个新的学问。
这样叫百家学堂就不行了,百家到底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