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岭南,大明第一臣,青史尽成灰,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用什么办法,才能顺利把这些地方控制住。如果还只是中原的这一套东西,肯定不行的。我希望朱英能在岭南试验,就是要找到一种新的模式。而有了岭南经验之后,我们在西域,在漠北,甚至更远的地方,就可以寻找出合适的办法,将当地顺利纳入版图。总而言之,这是需要我们努力探索的地方。”
李善长皱着眉头,困惑道:“张相,你这番道理,我是听懂了。可我不明白,既然你是这么想的,那为什么在上位治下,不能这么干?非要坚持均田,就不能顺应下面的意思,寻找不同的办法?”
“不能!”张希孟道:“中原之地,人就这么多,地也这么多……几千年了,什么能兴国,什么会亡国,写得明明白白!不抑兼并就是死路一条。任何新的方式,都会带来很可怕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天下大乱!其实我还是很赞同士大夫的智慧的,他们讲究以本守家,以商致富,也就是说,耕田读书是根本。我想的是,中原之地的均田模式是根本,是咱们的基本盘。”
“守住了这一套体系,就保证了国家的下限,不会太糟糕。在此之上,我们探索别的道路,每走成一条路,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至于失败……也不会影响太大,还能很好收拾。李兄以为如何?”
李善长久久无言,心潮澎湃。
张希孟勾勒的大局,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他的做法堪称谋国典范,心服口服。李善长突然意识到一件事,“张相,你说在岭南,要验证新的方式,能不能跟我透露一二,你打算怎么办?”
张希孟一笑,“这有什么不能说的!还正要李兄帮忙。我是琢磨着,在岭南可以多发展工商,有空闲的土地,也可以种植粮食之外的东西,还有对外贸易……反正只要合适,没什么不能做的。”
李善长眼神闪烁,很快变成了圆形方孔状……他已经听懂了,张希孟这是打算在岭南大发利市啊!
再想想,为什么要派朱英过去?
李善长似乎懂了……这事也就是朱英去办,才不会有误会,才能够放手施为,换成其他人,全都做不到!
因为这就是开天辟地的事情!
只有朱英这种,背后同时站着朱元璋,马皇后,还有张希孟,有这三清天尊在,朱英才可以放心大胆折腾,少一位都不行!
而很大概率,岭南之行,既能发财,又能博一个前程出来。
李善长突然心怦怦乱跳起来。
老李现在功成名就,世袭罔替的爵位,位列名义上的百官之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