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大明第一臣,青史尽成灰,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所以说,若是把眼前的事情,简单看做我想痛骂张士诚,想让他遗臭万年,那未免也小看我张希孟了!我是想说,如果一个上位者,只是把利益好处,交给少数人,做什么事情,都从这一小撮人出发,那他得到的结果,必然是一败涂地!”
“张士诚以十八条扁担起家,彼时他反抗元廷,是为了百姓争取活路,故此义旗举起,所向披靡,哪怕面对几十万大军,依旧敢血战到底。当他只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为了少数豪商巨贾,不惜损害百姓,鱼肉万民之时……他的根基便已经烂透了,人心尽失,众叛亲离,把自己活成了小丑,变成了笑话!”
张希孟字字诛心,每一句话,都比匕首还锋利三分,幸好张士诚没有跟来,不然他恐怕要跳白茆河,淹死自己算了。
诚如张希孟所言,他过来不是要给谁上政治课,也不是很无聊的屁股决定脑袋论……他想说的是,执掌天下,治国理政,最原初的心思,必须放在天下万民身上。
朱元璋和张士诚的差别,不是简单的成王败寇,而是从最初选择道路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下来的。
“我讲这些,依旧不是要否定工商,反对发展纺织,打算把几十万亩桑田,重新变回农田!不对,我要说的不是这个事情,现在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几十万亩桑田,几千织机,几万织工……应该何去何从,如何才能真正让多赚的利益,落到普通百姓手里,真正做到利国利民!”
如果没有最后这段话,随同过来的大户们都要绝望了。
放弃桑田,关了作坊,老老实实,等候命运的安排吧!
可张希孟的表态,等于告诉大家伙,事到如今,丝绸作坊还要运行下去,丝绸生意还要做下去。
至于桑田要怎么办,或许还要看张相的意思,不过很显然,不会全部变成农田。
事实也的确如此,张希孟很快公布了有关桑田的分配办法。
这些土地毫无疑问,要归还百姓,尤其是还有原主的,一定要还回去……但是,却不能任由百姓毁掉桑田,重新种回水稻,这么折腾,损失的还是百姓,也会摧毁苏州城的丝绸行业,造成织工失去生计。
所以首先,朝廷要出面,在地方设立常平仓,以平价向百姓出售粮食。
而且还接受以生丝兑换粮食。
保持粮价平稳,这样产出的生丝,就能换更多的粮食,赚更多的钱。
保证百姓有利可图,桑田能够保留下去。
当然了,百姓也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