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大明第一臣,青史尽成灰,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了这个最致命的问题,毛病到底出在哪里?
这也是许多传统儒生的困惑。
有很多人不觉得他们错了,为此甚至闭目塞听,根本不愿意正视大明的成就。
很显然,钱唐没有那么狭隘,他还在寻找答案。
直到他看见蓝玉给观音奴送酒肉,观音奴感激涕零,说明白了什么是华夏,什么是蛮夷……在这一刻,钱唐顿悟了。
“华夏有的不只是冠服之美,道德文章……华夏的根本,是强大!是横扫六合,一统宇内的气象,是强汉盛唐的威仪,是四夷臣服的霸气!”
钱唐翻看了许多张希孟的文章,张相一直在讲均田,讲民本,讲富国强兵,恢复华夏。不同人从张希孟这里学到了不同的东西,那钱唐学到了什么呢?
两个字:强盛!
别管如何粉饰,讲得怎么天花乱坠。
不够强大,就不配华夏二字。
因为只有足够强大,你的道德文章,礼仪典范,才会被蛮夷接受,才会让他们心悦诚服。
试问汉唐给藩国赏赐,藩国会觉得是汉朝唐朝打不过他们,不得已给他们的,是买和平的吗?
显然不会啊!
汉唐有这个国力。
到了宋朝就不行了,不管谁来,必定满载而归……岁币送了一圈,你说大宋是照顾邻居,乐善好施?
自己信吗?
要是能打得过,还低声下气送岁币,那不是有病吗!
别管自己相信不,至少蛮夷是不信的,千秋青史,也是不信的。
钱唐总结到这里,他的答案竟然呼之欲出了……孔夫子没讲错,孟夫子也没有讲错。儒家学说也不能说错了。
只是历代儒者,尤其是宋代文人,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或者说是最最紧要的前提。
儒家是要富国强兵的,儒家是追求大一统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儒家是帮着汉武帝对内处理藩国林立,对外匈奴犯边的要命问题的。
彼时的儒家,是比道家更积极,比法家更温和,更能团结天下人心,集中力量,处理内忧外患,打造出强汉盛世。
如果两汉儒家没有这个本事,也不可能脱颖而出,击败其他各派,成为两千年的官学正统。
但是在某个时刻,情况变了,成为正统的儒者士大夫,渐渐的忘了儒学的根本,忘了家国天下。
觉得官学地位是理所当然,越来越在乎自己,关心自己的利益,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