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百八十三章 该宰肥羊了,大明第一臣,青史尽成灰,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少,但也不是不可接受。
而且朱棣也不是什么都说,毕竟还有胡俨在这里……他从高丽捞到的好处,跟李善长和蓝玉的分红,他就没说。
反正这么讲,朱棣不但不穷,他还很肥,肥得厉害!
“我跟你们讲,这发展工商啊,好处显而易见……我问你们,一个普通的妇人,一年能织多少丝绸?”
胡俨想了想,就说道:“殿下,家母为了供我读书,经常用空闲时间织布,她一年差不多能织四匹布。换二十贯钱,算是我家中,仅次于粮食的收入了。”
朱棣哈哈大笑,“那你知道苏州的一个织工,一年能织多少吗?”
胡俨愣了一下,随后道:“怕是有几十匹吧?”
朱棣点头,“如果原料足够,一年下来,能有三十匹左右,不能更高了。”
张庶宁好奇道:“那上都的呢绒呢?能有多少?”
朱棣得意洋洋,伸出了一根指头,还得意洋洋晃了晃!
一百匹!
怎么会这么多?
张庶宁和胡俨都不敢相信。
朱棣却是哈哈大笑,“这就是你们不明所以了……首先,在开平城作坊,用的都是最好的织机,一次能纺六十四根线的那种,都被淘汰了!还有,你想要那么多呢绒,就要有足够的羊毛……你们现在去瞧瞧,漠南,辽东,到处都是羊群!父皇册封的蒙古朵颜诸部,十万帐篷,现在都给我放牧!还有,长城一线,那么多戍边将士,他们也有自己的牧场,农场。我现在是机器先进,羊毛充足,又有朝廷订单,你们说,我不赚钱,还有谁赚钱?”
……
朱棣跟竹筒倒豆子似的,把老底都给说了出来。
张庶宁听得目瞪口呆,胡俨是大开眼界。
和朱棣吃完这顿饭,他就四处调查,了解情况,为此还跑了辽西,去了辽阳,铁岭,又去了开平。
这一大圈跑下来,胡俨算是有了点心得体会。
他开始着手撰写,交给张希孟的报告。
发展工商,带来最大的改变,不是财富一下子增加多少,也不是一下子就富国裕民了,最最根本的变化,是效率的提升!
得益于张希孟的讲学,这帮年轻人的看待各种问题的方式,都大大改观了。
咱就这么说吧,你要是张罗着发展工商,把工厂作坊建立起来,老百姓立刻就富足了,百业兴旺,国家进入太平盛世……什么问题都没有了,那也太容易了吧!也太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