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学生,大明第一臣,青史尽成灰,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根据朝廷的评估,要想解决问题,最好要改变应天百姓的烧柴习惯。
简言之,要推广煤炭!
毕竟这已经是北平验证过的,煤炭确实比木材安全多了。
至于煤炭来源?
那不是有北平吗!
整个大明朝,北平的煤炭分布,确实比南方更广更多……长城以外的漠南地区,还有辽东,全都是储量惊人的大煤矿。
挖煤成了北方又一大产业。
不计其数的煤炭要运到南方,供应城市需要。
这就需要在运输工具上面,实现突破。
而且中书省已经下达了命令,每运到应天一千斤煤炭,可以得到一百文补贴。
不管你怎么送过去,补贴都是不变的。
也就是说,你改进采掘工具也好,发明新的运输工具也好……甚至你继续大缺大德,压榨外来的苦力,捞取更多的利润也行。
总而言之,想赚钱吗?
开动脑袋瓜子吧!
在另一方面,木质建筑的问题太多,又催生了另外的奇思妙想……咱能不能找到防水的材料,不容易燃烧的。
如果有所突破,南方这么多城市,上千万人,那个利润空间,简直不敢想象!
此刻的应天,汇集了太多的聪明人,大家伙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寻找着突破的方法。
就在此时此刻,张庶宁到了应天,迎接他的是张承天和夏知凤。
张庶宁先到了夏知凤面前,两个人也有些时候没见了,虽然书信往来,但怎么能抵消相思之苦。
此时的张庶宁,已经长成了大小伙子,他身量修长,眉眼清秀,动作潇洒矫健……乍一看,和张希孟有着八分神似。
他穿着布衣布鞋,身上也没有玉佩一类的装饰,但就是贵气难当,怎么看怎么顺眼。
相比之下,夏知凤也成了个大姑娘。
她不是那种倾国倾城的好看,第一眼还会觉得有些普通。但是一个才智卓绝的女子,又怎么会真的普通?
她有一种张庶宁都比不上的才气,还有着寻常人难以企及的自信。毕竟在她专精的领域里,除了老师之外,或许就是她了,至少能排进前三名!
这种行业大佬级别的人物,天生蔑视权威,王侯公爵,过眼烟云,唯有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真理永存!
张庶宁和夏知凤,两个在全然不同领域的年轻人,站在那里,竟又是那么和谐,仿佛天生就是一对似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