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尽成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百一十七章 功德圆满,大明第一臣,青史尽成灰,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都是朱棣的管家,替朱棣管理地方,统领兵马,治理民众。
面对此情此景,朱棣都无话可说了。
怎么早没有发现啊,这个天竺,简直就是天生的奴仆!
他们这套种姓制度,简直太适合外来势力拿捏掌控了。
统治起来成本也非常低,甚至不需要安排多少兵马,只要利用不同地区,不同种姓,让他们彼此牵制,也就足够了。
带嘤统治印度的时候,也就靠着九千名公务员罢了。
作为跟张希孟大缺大德的继承人,朱棣很快就给朝廷写了一份上百页的奏疏。针对天竺的状况,朱棣建议,以后经略各地,尤其是印度洋周围这一圈,全都采用大明为主,天竺为仆的模式。
也就是说,大明当董事长,天竺人当总经理,利用他们,去管理地方,省时省力,效果极佳。
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朱棣还动员了一支多达十万人的兵马,就是以一些天竺人充当骨干,然后统御其他兵马,一起北上。
至于真正的明军,只有五千人不到,主要充当监军的任务。
蓝玉的等待,终于取得了效果,金帐汗国认为自己的威胁还是来自西边的罗斯。而帖木儿一旦打赢了大明,他未必会向东进军,但是北攻金帐汗国却是一定的。
所以他们抽出了五万人,从咸海绕过来,围攻帖木儿。
在西边,奥斯曼帝国也派出了一支强大的骑兵,威胁帖木儿的后路,再加上南线的朱棣。
蓝玉终于完成了对帖木儿的包围。
毫无疑问,他在大势之上,已经赢得了胜利。
但是蓝玉脑筋依旧很清楚,不管在大局上面,赢多少,如果双方决战,自己有一点失误,被帖木儿抓到了漏洞,依旧可能遭到惨败。
道理很简单,就是这么庞大的战场,四方兵马,很难统一行动,互相配合。甚至大概率会被各个击破。
但也不能不认为蓝玉做的是无用功,恰恰相反,在远离本土,后勤支援非常困难的地区,同强大的敌人做战略决战,如果不能充分争取每一分优势,战败的可能性只会更大。
唐朝就是前车之鉴。
当然了,蓝玉也不光是联络四方,他还身体力行,进行屯田,尤其是广泛种植土豆地瓜。不得不说,这种高产作物,确实是帮了大明太多。
你可以不吃,但是用土豆地瓜养猪,杀了吃肉,也是好的。
蓝玉在西域干得最多的,就是屯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