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谁与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朕真的不务正业,吾谁与归,114中文),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岸的时候,看着极其繁华的天津港,心中感慨万千,大明在开海的发展中,有些矫枉过正了。
京畿、北直隶因为两次入寇,人口锐减,耕地荒芜,入眼皆是暮气沉沉,现在一切都是欣欣向荣。
饶了罗瑶,谁来饶过四川百姓?
张居正有这种能力,一本奏疏扫一眼就能从冗杂的信息里提炼到关键点,张居正也清楚皇帝的英明,所以他从来不担心朝臣们蒙蔽圣上。
“是亦不全是。”徐渭向着会同馆驿走去,对着孙克毅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谨受教。”孙克毅听明白了徐渭的道理,陛下和先生的新政殊途同归,又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这便是文人常说的君圣臣贤。
徐渭和孙克毅从天津卫入通州,自朝阳门入京师,在会同馆驿下榻,会同馆驿,人员流动极大,消息也最为便利。
徐渭和孙克毅洗漱了一番,还没休息,就收到了请柬,显然有很多人想跟长崎总督府的总督沟通一二,徐渭一一拒绝,这不是徐渭这个外乡人,不给本地人面子,而是他要面圣,摸清楚风向后,再进行活动。
大方向都不清楚,胡乱交际,很容易出问题。
徐渭带着孙克毅来到了前门楼子,前门楼子听评书,可不仅仅是沙阿买买提一个人的爱好。
徐渭和孙克毅要听的还是《三打徐阶》,徐渭是胡宗宪的幕僚和徐阶有仇,孙克毅的哥哥因为徐阶被打断了腿,也跟徐阶有仇。
这万士和编纂的评书、戏文,在大明流传甚广,已经有了二创的话本出现。
长崎是个文化荒漠,回京了,自然要享受一二。
“听说了没?王公子在四川搞了个大动静!华阳学府杀的那叫一个惨烈,血流成河,人头滚滚,在京师,有他爹管教,他那骨子里的纨绔劲儿只能收敛,这次到了四川直接动手,可谓是心狠手辣,果决无比。”一个食客,在评书开始前,和同桌交流着。
“嘿,要不说是当代严嵩严世藩呢,不,这王谦比严世藩狠多了,陛下让他到四川办戥头案,他可倒好,就因为和那杨宁仁争风吃醋,抢夺那美人罗香仙,就直接动手了,啧啧,当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争风吃醋,抢美人罗香仙,王谦在这里,怕是直接掀桌子了,骂谁呢!他王谦好歹是京师第二纨绔,那罗香仙,他还看不上呢,他王谦最喜欢良家!
但人们总是如此,觉得这个理由更加合适,符合王谦王公子在外的形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